以研促教,以研助學

中小學課題研究,有的老師把它看成高大上,很難啓及的任務,連想都不敢想,更別說去做了;有的老師卻只把它當成升職加薪的工具,做課題其實是做一些紙面的文章,所有的研究只是紙上談兵,就算有一些活動,課題結束,研究也就結束了;而有的老師卻能以課題研究爲抓手,助力自己的教學。藉助新網師"中小學課題研究"課程團隊提供的預習資料,以及自己的實踐感受,聊一聊我對中小學課題研究的一些理解。

一、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預習資料給出了4個方面的價值和意義:解決普遍存在又急需解決的問題;

爲政策提供決策案例支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學校的發展。

這4個方面的價值和意義我都是挺認同的。關於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曾分享了三點感受:

1.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對一線教師來說,最缺乏的就是理論知識。跟一些老師交流的時候,有老師提到,有些好的行爲一直在做着,但卻不知道是用了哪些理論,不懂得提煉與聯繫,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就顯得比較低級。

課題研究從選題開始就需要我們進行大量的閱讀。需要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及研究現狀。就倒逼着我們去學習,去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

比如我們團隊要做《“預·思·評”三部一體,構建小學數學“合作共學”課堂的實踐研究》,前期就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瞭解國內外關於學生預習、反思和評價的相關研究,還要對合作共學一些資料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進行蒐集、學習。

通過查閱和學習,我發現了一些我正在嘗試,別人卻已經做得很成熟的理論與方法,比如小組的組建,小組的激勵,小組學習的調控等等。這些理論與前沿成果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當我們的理論知識豐富了,理論素養提高了,不但可以解釋我們教育的成敗原因,也能更好地指導我們日常的教學和進一步的研究。

2.增強教師的研究意識,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通過中小學課題研究,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變爲研究主題,有了更強的研究意識。原來看到問題就害怕,看到特殊的孩子能躲就躲,當你有了研究的意識,這些困難與問題在你的眼裏就成了很好的課題,很好的研究資源。當一位老師帶着研究的心態,用着研究的方法進行教育教學,效率就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能進入加速度。

3.提升日常教學的質量,增強教師的幸福感

經常做課題研究,可以增強教師研究的意識,習得研究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研究,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在跟學生的相處中,更能得心應手地掌控各種教學情境。在其他的評比中,也多了一些加分項。教師的幸福感會增強,教師的成長也會更快,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

關於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我還想說,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學生。因爲很多課題研究的對象就是學生。當我們的研究是真研究,它一定是服務於學生的,是助力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比如我們團隊正在做的課題,針對的就是學生的合作共學。現在主要在做預習這一塊,課題組老師在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對學生後面的共學更有幫助。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充分地預習了,課堂學習,小組合作效率就出來了。學生學得比以前更專注、更深入、更有成就感。

二、課題研究的流程和環節

課題研究的流程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資料、實施研究、研究成果評價、研究成果推廣等。

課題研究的環節主要包括組建團隊、選題、立項、開題、中期、結題和推廣。

三、課題研究各環節的思路和方法

組隊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團隊可以讓課題研究順利開展,有序推進,可以加速我們的成長,擴大我們的戰果。我們的課題《“預·思·評”三部一體,構建小學數學“合作共學”課堂的實踐研究》的成員主要是數學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大家的價值觀相近,也都非常努力,還有優秀的領頭羊,這樣的組隊,讓我們可以做真研究,更容易也成果。比如我們正在做的一至六年級的以數學教材爲預習單的預習筆記,就很受老師和學生的歡迎。這樣的組隊,讓我們的研究更有幸福感。

我們的選題主要來自於我們學習的一些理論和教學的一些痛點。課改後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很多浮於表面,沒有實際性的交流。怎麼做,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讓小組學習真正助力學生學習和成長?居於這樣的問題與痛點,我們查閱了不少文獻資料,定下了這個課題。

關於研究各環節的思路和方法,在教材和預習資料中都有介紹。課題研究團隊的導師和義工們特別有心,把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梳理得很清晰放在了預習資料中。讓學員一看就明白。上學期末,導師採用的是案例式分享,很有針對性,也很有示範性,特別接地氣、真實可感。看完第一次預習資料,好像第一講的主要內容基本都在裏面。我想這次導師的分享應該也會採用案例式的解讀,會特別抓心。很期待第一次授課的碰撞與生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