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動力學個案概念化》第十章 嬰幼兒期02

三、嬰兒時期會發展出什麼能力?

1、學會信任

一旦跟周圍的人建立聯繫,兒童便開始培育信任。信任對於關係的形成很重要。

嬰兒的需求若能得到主要看護者正確有效的 反饋,就會逐漸發展基本信任感——其核心的積極預期是她/她的生理和情感的需求將得到滿足,並且可以依賴他人獲得舒適與安全的環境

2、形成安全依戀

形成安全依戀的能力同樣源於最初的二人關係。依戀是在時空上聯結一個人和某一特殊他人的持久深厚的情感紐帶。

不安全依戀的類型:迴避型、矛盾型、混亂型

3、發展對他人的認識

嬰兒也會利用與主要看護者相處的經歷來強化對於他人的情感和意象。在關愛和具有一慣性的養育條件下,隨着前額葉的成熟,兒童開始在內心刻畫對給予他們幫助的主要看護者的印象,認識到即使看不到主要看護者,他們也沒有消失,而是獨立地、永久地2存在着,這種能力叫客體恆常性

大約兩三歲的時候,兒童罪主要看護者纔會形成穩定持久到的印象,即使當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也會保持這種印象。這就促使兒童理解了人可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這被稱作客體恆定性

在這個時期,嬰兒的心理化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即充分意識到了別人可以有和自己不一樣的信念、情感、需求和動機。

4、自我體驗與自尊調節

當嬰兒從早期看護者那裏獲得的是一致的鼓勵和信任的體驗,以下信念就得得到強化:他們可以安全地探索世界,可以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他們在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是安全的有影響力的重要的

在這段時期,兒童開始形成對於自身天賦與侷限的初始觀念,這將促使他們進行自尊調節

5、思維與自我調節

(1)、學會調節情緒

情緒是什麼,又該如何調節?這是兩個問題。

嬰兒通過無語言的交流傳達着想要被撫慰被餵食或者睡覺的需要,這通常會引起主要看護者一系列無意識的協調而合拍的迴應。這被稱作共情響應或者情感協調

僅僅模仿嬰兒的行爲是不夠的。看護者通過嬰兒的行爲“讀出”其情感狀態,然後表現出一些協調的行爲與之“匹配”。

反過來講,嬰兒必須要“讀懂”看護者的反應,這與他們自身最初的情感經驗有關。這種無語言的交流能夠幫助兒童逐漸瞭解、整理和調節他們的內在狀態,不會過度情緒化,並且對焦慮和情感包容的發展至關重要。

6、思考

嬰兒期與看護者的依戀關係對嬰兒一般人之能力的發展並無明顯作用,但會影響言語獲得和抽象化的能力。

通過密切注意來訪者平常與我們互動和引發我們的情緒的行爲方式,及聆聽他們如何描述現在的關係,我們能夠獲得重要的線索,來理解來訪者最初形成的關係的本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