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本本的作用

“生育登记取消婚姻限制”的合法性或将在某些地方落地。消息一传出,如一滴水溅进滚烫的油锅里,瞬间炸开了,在各种媒体上引起热议,这分明是承认婚外情的合法性,非婚生子照样可以登堂入室,宣布主权,作为婚姻保护的盾牌——结婚证在“小三、小四面”前刹那间瓦解,各种恐慌与指责不绝于耳。如此现象到底是人性的进步还是倒退?姑且不论,我只想说一段婚姻、一段感情若需借助外力来保全,那么这段感情本身就有问题、本身就不可靠,这样的婚姻岂是外力可护佑周全的?说到底,婚姻是自己的事,自己的选择,需要每个人拿出真诚与勇气全心努力,它不应是对物资的祈求,更不该一开始就存有危机的防御意识,既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何必要做出婚姻的选择?

走进婚姻,就意味着担起一份责任,靠的是我们自身的道德标杆去规范、去维护。

三十年前,我和先生来到街道民政部门登记结婚,我大先生两岁,结婚时属于晚婚而先生不是,晚婚就意味着有更长的婚假可休,多几天浪漫时光可享受,领证时,我们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灵机一动”,把先生的年龄虚报两岁,那时领证的信息都是自己说了算,无需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也或许没人相信有人会用婚姻来开一生的玩笑,就连结婚证上自己的名字都和后来的身份证不一致。身份证最初办理时尚不严谨,证件上书写的名字很多都是原来名字的谐音字,这种谐音字写在新的身份证上就变成了你终身法定的代码,完全不考虑原本的名字对于某人的意义。据父母亲说,当初为起我的名字,几位教授级别的叔叔、伯伯们煞费苦心,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否定成另外的字符,但我始终忘不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名字,它与我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所以结婚证上我就采用了这个“民间”的称呼,并没考虑到证的合法性,婚姻会受到怎样的威胁?结婚证领取,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就结婚前的一场仪式,如除夕升腾在夜幕中的烟花,既影响不了什么也决定不了什么。证领回来就压在箱底,遗忘在漫长的岁月里,走进婚姻的我们过起平凡而和美的日子。

二十年前,我和先生调到南京工作,买房子时需要提供结婚证,先生破费周折才翻找出来,打开扉页,他笑了:“这分明是假证!”我对结婚证已没多少印象,随好奇地移步向前观看,也笑了,先生的出生年月日与身份证不符,我的名字除了姓和身份证一致,名却谬之千里,只有两张充满讽刺的笑脸依稀可以证明我们的法律关系。

我们只好来到市民中心的民政窗口要求换证。坐在工作人员对面,一番口舌才把事情澄清,工作人员听罢,明白了我们的来意,他看了看我们递过去的身份证、结婚证,打量一下眼前的两个人,除去岁月打磨的痕迹眉宇间确有几分相似,他没质疑我们证件的真实性,却面露难色地说:“这样的证不换也罢!权当没有,你们现在重新登记结婚好了。”我和先生愣了下,这么说,我们过去的婚姻关系是不存在的,是没有依据的,“哈哈哈……”我们相视一笑,没有就没有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婚姻、我们的感情原本就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生活自己最清楚,便爽快答应下来,于是,我们变为新婚夫妇,还正儿八经的晚婚,只是没找到新婚的感觉,好在婚龄不像工龄和工资结算挂钩。就这样,我们拥有了法律保护的婚姻,也有了法律认可的共同财产,至此,结婚证才彰显出它存在的意义。如果不是买房,我们一生都将是“非法”同居。

我们的父辈们呢?好像没有几个人能拿出证明婚姻的红本本,但他们却有固若金汤的婚姻,一间低矮的茅屋被奢侈地贴上大红喜字,就是那么一点红成了他们一生的信托,一对新人在他们搭建的世界里内安贫乐道,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直到化成尘埃,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家既温馨又美好,让每一个浪迹天涯的人都有一个饱满的情感归依,心里有一个柔软的牵绊。这便是老一辈给出的婚姻答卷,无关结婚证明。

现在年轻人的婚礼比任何时候都隆重、盛大,堪比皇帝的登基大典,烫金的婚姻证明如一份显贵的荣耀,婚姻看似庄重却很随意,很多人把婚姻当作过家家,就像带着面具走了一场秀,如雷贯耳的山盟海誓既空洞又短暂,高涨的激情甚至仅限于婚礼的举行,转瞬即逝。卸下妆,双方都露出其真实不堪的一面,矛盾接踵而至,谁不肯妥协迁就对方,赤裸裸的自私,赤裸裸的贪婪,感情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结婚、离婚如淘宝购物换货一般随意、快捷。试问,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红本本能有什么意义?

婚姻从来就不是一纸契约,一种靠外力绑架的关系,它唯美而神圣,是我们一生恪守的信条,它像一棵树,被我们埋进春天的土壤里,然后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