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懂的弦外之音

当老妈问我中午吃啥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不打算吃我最爱的捞面条了。如果是捞面条,根本不用征求我的意见,只要是捞面条准没错。

就像当初在企业上班的时候,领导问我谁更胜任某个职务的时候,我就知道领导是打算提拔某人,而不是我。如果是打算提拔我,征求我的意见那就是多余。

老妈的话我早就懂了,只是当时还不太懂领导的话。不懂还好,懂了之后总感觉好无趣。还是幼稚一点好,至少可以傻乎乎地空欢喜一场。懂了之后,连空欢喜都没有了。

网上总有一些教人待人接物的规则,貌似很有道理,字字直逼人性。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滋养了腐朽,一个个市侩人格即将诞生。

这个世界就应该是千人千面,同样的事情就应该有不同的反馈。如果都是一个样,哪还会有这花花绿绿的观赏。

就像前几天给朋友介绍个工作,费劲巴拉地介绍了,用人单位也给了最有诚意的条件,找工作的反倒不同意了。起初多少还有些不高兴,慢慢就释然了。

本以为费劲巴拉找来的机会,别人就应该珍惜,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机会从来都是双向的,只要一方不满意,就不会有平等对话的可能。既然不满意,又何谈珍惜不珍惜呢?

总不能因为一个费劲巴拉,然后违背自己的心意,去曲意迎合。若是真那样做了,前面的费劲巴拉好像没有浪费,硬撑下去,最后未必会有更好的结局。

与其最后不开心,倒不如趁早就扯火。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当断则断的利落。至于我最初的这费劲巴拉,虽然可惜,但是该可惜还是要可惜。那真是一码归一码。

活明白很可怕,会丢掉很多乐趣。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没到活明白的年纪,却早早活明白了。

我们常说,生活的苦,早吃晚不吃。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了,就以为是对的道理。其实早吃晚吃都一样,为啥不能晚吃?晚吃不晚吃谁也不清楚,或许能不吃呢!万一到时候不用吃呢。

没有一条规则是可以亘古不变的,经验主义害死人。如果一味地以自己的认知去做判断,或许错误率不高,但是也不耽搁会有误判。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会超出我们的认知,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适应之余,若是能游刃有余地玩耍一番,那才是高手。

条件就这么个条件,能改善最好,不能改善的话,就算是一手烂牌,也得把能炸出去的先炸出去。

当别人征求你的意见的时候,也许真该听听是不是有弦外之音。听懂了也别说,懂了就行。该装糊涂的时候也得装糊涂,越糊涂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