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第3⃣️0⃣️4⃣️天

ps:每天不間斷學習,一輩子不間斷,那麼我們就自然會得到人生的真正快樂與幸福。每日讀論語,讓我們每天都在聖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應對事情的能力,進而能夠更輕鬆解決人生的各種狀態。

學習內容:

14·33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學習心得:

14.33 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它的品德。”

心得:孔子重視個人修養,認爲道德是一切行爲的基礎。在這裏,孔子以馬爲喻,指出千里馬雖然善跑,但是被人們稱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馬德。而一個人能被當作人才爲人稱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於其品德是否高尚,而不是看其是不是有能力。一個人可以沒有才能,但是不能沒有德行。一個人可以沒有知識,但不能沒有道德。德,就如同個人素質的基石,只有先把品德修養好了,這纔算是打好了基礎,之後纔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道德基礎沒打好,就去培養各種各樣的才藝,那就如同地基沒打好就建起了高樓一樣,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14.34  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心得:孔子探討的是如何對待他人的問題,具體地說,是別人對我們好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對待他;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對待他。在情感上,中國人普遍主張“以德報德”。別人對我們好,我們當然也要對別人好,於情於理都應該是這樣。至於如何“報怨”,則有爭議,有人問孔子“是不是應該以德報怨”,孔子給出了“以直報怨”的觀點。所謂以直報怨,就是在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時,以直道而行。分析他們爲什麼對自己不好,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就去修正自己的行爲,而如果是對方的問題,我們也沒有必要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事情該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就行了。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以怨抱怨是以惡意、怨恨和報復去對待別人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爲。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以這種態度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那麼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冤冤相報無休無止。到那時,我們失去的就不僅僅是彼此間的和諧,還有整個社會的和諧,以及子孫後代的和諧。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所謂“以德報怨”是指你對我不好,我仍然要對你好。孔子認爲,對損害自己的人,是不能報之以德的。否則,就會助長惡人的囂張氣焰。孔子所提倡的“以直報怨”,是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確面對那些對自己不滿或有抱怨的人。既不能冤冤相報,也不能姑息養奸。面對仇恨,我們要理性地分析。如果這怨恨產生的原因在自己,那麼你該做的就是修正自己德行和行爲上的過失,從而止住這怨恨。如果怨恨的產生和你沒有半點關係,那麼你就不要有顧忌,面對這種小人,我們也要毫不示弱地拿起武器保護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