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筷子

今天中午休息,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天,她说孩子四岁了还不会用筷子吃饭,主要是她婆婆担心孩子用筷子吃饭不安全,让孩子用勺子吃饭。

我就讲了自己用筷子不标准的事。我小时候因为弟弟被筷子伤了喉咙,母亲就一直不敢让我和弟弟使用筷子吃饭,而是用勺子。上学后,父亲才教我们使用筷子,而且讲了用筷子吃饭的好处。

父亲说:人有七情六欲,筷有七寸六分。圆方各占一头,阴阳和谐之美。

我们现在用到的筷子都是长七寸六分,是一双筷子的标准长度,代表着中国人的七情六欲。它的一头是圆的,一头是方的,圆方各占一头,象征着“天圆地方”。
七寸六分,一阴一阳,含有道家的无为思想。持方行圆,是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筷子也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这和我国的太极阴阳理念相符,体现了和谐的东方美学,还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有两个对立面组成。

筷子,看似是简单的两根长形条棍,小而不起眼,却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岁月的打磨,流传至今。它身上沾染的文化气息也已经随着人们的使用,融进了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筷子里,承载的不仅仅是几世几代人的回忆和情感,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学。

在《韩非子·喻老》这本书中提到:“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时候,箕子看见了感到害怕。

由此可见,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象牙筷子。而且,根据史书记载,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𬂩”,汉代的时候称为“箸”,明代的时候才开始称之为“筷”,而且这个叫法一直到现在还在用。

拿筷子的正确用法是: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里看做是“天地人”的三才之象。用筷子的时候,不能“刺筷”和“别筷”。也就是不能把筷子当成刀叉一样,去撕扯食物。

吃完饭不能将筷子竖着插入碗中,这个做法叫做“供筷”,是祭奠死者用的,平时用是不吉祥的。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能随便拿筷子指人,这叫“指筷”,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把筷子送给即将生产的妈妈,就代表“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是对孩子的祝福,希望孩子能“筷长筷长,快长快长”。

送给正在热恋的情侣,寓意“出入成双,永不分离”;送给老师,寓意老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品格等等。

筷子还象征着团结,就好像是老话里常说的,“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除此之外,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小孩子学习用筷子,体现了一种传承和文明。邻里之间来家里做客,“加一双筷子”,更是体现了浓浓的邻里之情。

筷子虽小,意义却大。它不仅是吃饭的一个工具,还承载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情。这份感情,是每一个人骨子里改变不了的,也是一份虔诚的祝福。

一双筷子,流传千年,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饮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厚重的情感密码,传承着温良恭让的社会美德。

在热气腾腾的煎煮烹炸中,一双筷子,夹起的是对亲人的无限怀念,难以割舍的是万般乡愁。一双筷子,唤醒的是童年难忘的回忆,传递的是顶天立地的担当。一双筷子,有尝不尽的酸甜苦辣,忘不掉的父慈母爱,更有说不完的悲欢离合。

筷子出身名门,它们来自于岁寒三友之一的郁郁翠竹。竹子之所以深受文人墨客们喜爱,是因为它们笔直挺拔,不弯曲变节,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它们不与春花争奇斗艳,不与秋果邀功取宠。在炎炎夏日里遮出一方清凉,在凛冽寒风中傲霜斗雪。汲天地灵气,收日月精华,沐阳光雨露,不择肥土沃地随遇而安,默默无闻努力生长,作用于世间万民,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每一双筷子,都不会嫌弃使用之人地位高低,金钱多少,权势大小。每一双筷子,无论是给它们穿金戴银,还是衣着朴素,它们都不声不响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与西餐里的刀叉相比,筷子丝毫不落下风。刀叉是在自己的小盘子里“驰骋”,筷子却是在大天地里“进出”。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情感文化里,讲究一个“礼”字,讲究一个“让”字,更讲究一个“和”字。饭桌上,请长辈先动筷子,是一个“礼”字,讲究的是“孝”。美味的饭菜,给朋友邻居添一双筷子,是一个“让”字,讲究的是“情”。大家不争不抢,彼此关爱,各取所需。好菜硬菜,给身边人夹上一筷子,夹进碗里的是“爱”。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和和美美,讲究的是一个“和”字。

一双双筷子里,有中国人情深意重的情感密码。刚满月的时候,递进婴儿口里的每一双筷头上,有父母的关爱和期许。或许我们未曾在自己口中记住酸甜苦辣,却在摇摇椅和学步车中,继承着父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

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恩情似海深。只身在外,或是求学,或是奔波,从家乡寄来的腊肉香肠、酱菜小吃,由筷子送入口中时,熟悉的味道早已让人泪流满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把菜炒得淡一点,把饭做得软一点,把筷子恭恭敬敬地递到满头白发的父母手中,就像当初他们照顾我们那样。这双筷子,是人到中年的担当,是传统孝道和爱的传承。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围坐一起的十双筷子,或许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但在这一刻紧邻彼此,把酒言欢。

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大家既分工协作,又相互配合,大气大度,不斤斤计较。爱吃的菜,给对方留一筷,心和心紧密相连。转过来的汤,给彼此盛一碗,鲜香扑鼻的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真情,大家一起携手共进。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拿得起,放得下,洋溢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每一位中国人,像一双双筷子一样,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的同时,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