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孩子节奏,陪伴孩子长大

纪伯伦短诗《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这一首《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因为他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的梦境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一样,

却无法让他变得象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不会停留在过去。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射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神力将你拉开,让箭飞得又快又远。

让自己能在射手的手中弯曲而感到喜乐吧,

他爱飞驰的箭,也爱静默的弓。

——



我们陪着孩子长大,却无法陪着孩子变老;

我们养育孩子的身体,但也要尊重孩子的灵魂。

真正睿智的父母,往往更愿意成为孩子的守护神,而不是掌控者。

父母子女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漫长的告别。

所以,我们要学着洒脱的放手,子女也要学着独立的生活。


牵着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

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

此文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妈们。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牵着蜗牛去散步,好教育方式应该适应孩子的节奏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有一条风景很美的山道,路口挂着一句标语:“慢慢走,请注意欣赏!”之所以会有此提醒,就是因为不少游客只管埋头赶路,忘记了沿途风景就在漫步之中。

生活在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浮躁时代,人生之路上很少有广告牌提示我们要“慢慢走”,相反,每天出现报章的关键词多是“竞争”、“提速”和 “效率”。自然,在博弈激烈的社会里,快是取胜的要诀,慢可能就被淘汰。然而,相对于一颗劳倦的心,从容一点、淡定一点、坦然一点、安静一点,是不是会更 快乐与充实?

01

有一个成功的年轻人,每天都很忙碌,但他没有感觉到幸福。于是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上帝,叫上帝帮帮他。上帝听了他的烦恼,就给了年轻人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告诉不要松手,要一直牵着它。

年轻人在前边走着,蜗牛跟在后边,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年轻人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他,说道:“我已经尽全力了!可我实在跟不上你的节奏”

年轻人没有办法了,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他停下来观察大树的叶子,原来每片叶子都不同。接着他闻到了花香,、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年轻人想:“为什么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美景呢?”他这才体会出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放慢我的脚步啊!”

这个故事与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慢慢地走,可品味人生活得精彩,保存体力会走得更远。轻轻地迈,可听见山谷的回声以及来自圣灵的“微小声音”。慢慢地走,人生低调不张扬,生活平静不喧嚷,内心安稳不浮躁。轻轻地迈,节奏不快压力小,深思熟虑少出错,没有攀比不失落。

02

许多人的生活节奏是这样的:

现在的小孩:早晨按时起床,睡眼朦胧地穿上衣服,草草吃完早饭,背上重重的书包,被大人拉着奔向学校,开始一堂又一堂的课程。

下午最后一节课后,又被大人带着,走向一个又一个小课堂,参加课外学习辅导。

回到家在大人的监督下写作业,还要接受大人唠唠叨叨地考问。

现在的父母:谆谆教导着自己的孩子,把未能实现的梦想,把对生活的美好畅想,传承给下一代。

要好好学习,不能贪玩,掌握更多知识,一定要超越张三李四王五,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处处成功的人。

晚上自己放弃了爱看的热播剧,放弃了同事朋友间的应酬,全身心陪伴孩子读书学习。为孩子忙忙碌碌,真是一个勤奋的人。

现在的老师:承载着父母和领导的重托,耐心细心承担着孩子保姆的重任。白天苦口婆心传道授业解惑,一遍又一遍叮嘱着,只为让学生对知识刻苦铭心。

早上钟声响起,一日开始。呼儿唤妻,简单梳洗一番,衣服也来不及整理,被子也没时间叠放。就匆匆忙忙赶往办公室。到了办公室,一天的忙碌工作就开始了。吃完午饭,刚想要休息一会,发现午休时间到了,立即清醒开始下午的工作。晚上下班回到家里,晚上挑灯夜战,写教案、批改作业,只想自己的讲课更加浅显易懂,还要与隔壁班比比业绩。

夜里睡觉也梦到自己在工作。第二天醒来又再重复昨天。天天这样,年年如此。

大多数人对未来总有一丝忧虑的。年轻的时候,拼了命地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稳定工作;接着,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好减轻我们的负担;后来,小孩长大了,我们又恨不得赶快退休;最后,我们真的退休了,不过,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当我们正想停下来好好休息会的时候,生命也快要结束了。

现代人的生活仿佛是上了发条的闹钟,不用挥鞭就转的陀螺,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叫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忙不过来精心筹备饭食),干得比驴多。朋友同事见面就互相抱怨自己有多累、工作多么辛苦、没有时间出去玩儿之类。为什么你会这么累?这么辛苦?只因为你没有学会牵着蜗牛去散步。

如何才能牵着蜗牛去散步?在你上班的路上,学会欣赏路边的小花。在工作的时候,学会享受工作的乐趣。在回家的时候,学会享受家庭的温馨。享受你生命里的每一天,享受这个“过程”带给你的快乐。

追求时尚的人永远在时尚之后,拼命赶路的人永远在终点之前。我们的生活、学习是充满了紧张节奏,但我们应保持有张有弛。如果时间并不是那么太,那就请你放慢你的脚步,学着淡定,你就会发现:原来,有时静静的走过,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无论你平时多忙,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有张有弛,你的生活才会相得益彰。

03

教育学生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文明的传播更在于唤醒他生命的自觉性。每名学生身体上都有一个成长的按钮,可是寻找按钮的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和学生配合,边教边找,边学边找,其实寻找的过程也是我们启发学生成长、进行自觉意识渗透的过程。

孩子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多给予一些爱心、耐心以及真心孩子会给我们展示各自的精彩。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里的慢是耐心和爱心的一种体现,而不是慢慢爬行,无所作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细致、有耐心和爱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完成,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耐下性子教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孩子的“行程”排的很满,导致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我们也错过了与孩子的天伦之乐,听不到孩子的欢声笑语,为了赶路而赶路。为什么不放慢你的脚步,让孩子和自己都快乐。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我们细腻地呵护。慢养,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孩子。

而我们老师不正像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觉得严格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们会去责备他,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揹着她,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的努力。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和老师们又何妨不需要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牵着蜗牛去散步吧,去感受生命中最初的、最美好的所在!

牵着蜗牛去散步吧,一步、两步、三四步……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走到时光的尽头,守候落日流年!

虽然生活时时刻刻催着我们前行,但是偶尔也要停下匆忙的脚步,留下一点时间和耐心去欣赏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慢下来!其实不经意间的驻足可能会发现最美的风景。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启示

《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孩子犯了错之后,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有点,让他们可以在人生社会中找寻自己的位置。这部影片让我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方法性,告诉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主要内容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面对这些无法无天的学生,马修选择用音乐来感化他们,最后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命运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启示

1、拒绝套用"犯错-惩罚"的简单逻辑。孩子犯错之后,不要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改正,要弄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让孩子知错改错。

2、不告密,和孩子成为朋友。对于老师,如果孩子犯错了,就只会告诉家长,那么孩子对你就只会有畏惧和敌视。

3、耐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孩子们的美好,用孩子的方式去和孩子打交道。

电影中马修老师创造性地以音乐为教育的纽带,对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们进行了爱的教育。《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并非一味的严厉镇压,同样需要爱的循循善诱

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安全感是一切教育的起点——评《放牛班的春天》 博尔诺夫认为,安全感,尤其是童年阶段所培养的安全感,决定了人一生的“生命底色”——拥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自信、乐观、积极、进取,而相反,缺失安全的孩子,则容易自卑、悲观、消极和怯弱。对于马修老师而言,他对孩子们的重塑中,也是以安全感的构建为基础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音乐和爱是最好的教育

关于电影 昨天晚上陪儿子重温了2004年的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一所叫做“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寄养着几十个顽劣成性的问题儿童。老师们被孩子们的调皮捣蛋折磨得精疲力尽,只剩下漠视和敌意,“处罚和关禁闭”成了家常便饭。监狱般的学校没有慈爱和温情,没有信任和希望。以暴制暴的高压管教没有任何效果,对抗愈演愈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