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老去的普通人,他們被時代悄悄拋棄

關於淘汰的新聞字眼,似乎總是和年齡這個敏感的詞彙強行關聯。

頂樑柱這樣的詞,已經很少在那些涉及未來發展的新聞中出現,人們默認了那羣扛着社會發展,爲了國家強盛嘔心瀝血,不顧一切付出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究竟累不累,苦不苦,生活能否得到滿足,得到應有的尊重,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可他們的生活待遇卻總是不夠“中堅”:

很少有人質疑過爲什麼付出很多的人收穫很少,因爲我們總是能夠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去進行自我說服,比如“沒有趕上時代的紅利”亦或是“個人能力有限賺不了更多的錢”等等類似的說辭,這是一羣放棄對利益的爭取,只會默默付出的羣體,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沒有逃過被淘汰的命運,

遺憾的是,在輿論觀念的反覆蹂躪下,這羣功臣被淘汰,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請允許我在展開這個話題前,特別強調標題之中的三個字,普通人。

因爲並不是所有正在老去的人,都會面臨被淘汰被排擠的風險。

衆所周知,我們這個社會上有一批人,他們已經習慣了享受更好的福利,從小到大,從工作到退休,他們的生活看似十分忙碌,但實際上在他們也獲得了足夠豐厚的報酬。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意識到這一點,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成爲“他們”的話,即便還不到被淘汰的年紀,自己的生活依然無法與之相比,或者說,他們一直在輸,而“他們”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輸。

不過,還未等那些普通人真正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年紀的悄然增長,他們精力的日漸衰退,已經開始提醒他們,有些必然會出現的痛苦,已經開始漸漸顯現出不可逆轉的局勢。

而在最近,我在網絡上更是聽到一種聲音,他們說年紀大的人可以主動離開,把好的工作留給年輕人,自己去做保安之類的工作就好了,而類似這樣的說辭似乎並未掀起輿論的狂潮,這就如同我之前所說的那樣,當這羣人不被重視的時候,他們所涉及的輿論也難以被關注。

而這樣的聲音顯然是十分偏見的,畢竟誰都會老去,人的精力總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質量的輸出,但在這個問題上,人性的醜陋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扔掉那些曾經貢獻頗多的人,然後裝上“新電池”,好像這個社會只需要可以工作的人,只需要那些能夠滿足苛刻條件工作的人,而那些被淘汰掉的存在,應該早早的遠離人們的視線纔對。

若是以前,我一定會以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狠狠批判這一思想的主觀,而最近的某些上層動作讓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爲了發展,最先淘汰掉的往往是那些最平凡且付出最多的人羣,

從工作崗位,到寶貴的生命,從社會價值的歸屬,到被歸納爲累贅,還沒來得及解釋,沒來得及證明什麼,便被無情的淘汰,從“那說不得的三年裏離開最多的人羣”到“就業形勢的嚴峻讓埋頭苦幹的人難以應對”,他們身體不好,他們精神壓力大,到最後活着活着就活不下去了:

他們一直爲了追求人生的正確,實現自我,爲社會做貢獻而執着付出着,

到最後,他們卻因爲“錯”而徹底離開。



直至後來,人們從百口莫辯到沉默不言,這種程式化人生的悲哀,工廠化人生的結局,已經不會讓太多的人感到心靈上的悲哀:

當然,我們不能問這一切究竟公不公平,

更不要問,這樣的淘汰究竟合不合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