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的繁榮曇花一現,真實的殘酷不可避免

我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朋友和我一樣,在外出就餐時會有意無意的通過一些點評類平臺去尋找合適的美食,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碰到誇大其詞的評論,這其中我認爲“雷”最多的一個說法,便是在形容這家店有多麼誘人的時候,用到了類似“驚豔XX”的說法來吸引他人的眼球。

在我認可了“越缺什麼往往越會強調什麼”這個道理對這種說法的完美詮釋之後,我對這樣的宣傳方式便表現出一種好奇,這種看似突出優點,而在人們瞭解過後發現其突出的其實是缺點甚至缺陷的說法背後,未必僅僅是一種鑽心入骨的自卑心在作祟:

他們不是沒把握做得更好,

他們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



不相信自己能做好,和沒把握做好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後者,是對做好缺乏自信心,是可以做好,但是因爲條件把握的問題導致了消極的判斷。

而前者,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自我否定。

如果我們把這個概念繼續引入到當下某些網紅店的情況來看,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比如某些網紅店在噱頭的宣傳上格外賣力,他們不僅會把自己的產品說成是某種引領風潮的高調存在,更會刻意強調一個概念:

“你不來試試,一定會後悔的。”

然後呢?人們來了,試了,結果就是後悔了。

後悔的理由很多種,比如價格虛高,比如出品的東西和宣傳的效果落差太大,又比如刻意玩弄辭藻,把原本很常見的東西換了個平時聽不到的說法來唬人。

總之一句話,

他們說,你不試試就會後悔,然後你試了之後非常後悔,這樣強烈的落差感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宣傳效果:

他們是徹頭徹尾的騙子,但是他們的騙術太糙,他們把人們當成是傻子,覺得能騙一個就是一個,但事實上,往往人們口口相傳的東西,纔是真正的宣傳。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前期鋪墊時,宣傳和實際情況完全相符,但越往後做的越不行,現在有個說法來形容這種行爲,叫“養肥了收割”,就是先在極短時間內迅速讓一批人嚐到了甜頭,利用他們的宣傳加上自己的誇張手段,讓更多的人認可自己的東西,

再往後就是逐步做一些讓自己得利,讓人們失望的行爲,逐步收割,層層收割,時不時給點小恩小惠吊着人們的胃口,實際上則是越來越縮緊,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這樣的做法,雖然不會讓人們立刻意識到“我們中計了”,而是會覺得這是商家的常規宣傳手段,合情合理,可以支持可以理解,但越往後,或者說後來參與進來的人們會發現,商家其實根本沒有誠意來經營,只是不斷的收割到最後越來越狠,

我曾經就親身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主打牛肉麪的店家開業時宣傳的很好,一碗麪裏好幾塊厚實的牛肉,價格二十出頭,半年後我聽朋友說他們再去的時候,一碗牛肉麪幾個碎肉渣子,竟然買到了將近四十塊錢的價格。

半年前後,一場鉅變,若是想找理由,恐怕人們可以從這其中找到許多的說辭,比如成本釋放,比如經營策略等等,每一種說辭也許都是對的。

但是,都阻止不了這家店最終關門的命運。

是的,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可以給這家店每一次的變化都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理由,讓人們不得不報以信服的態度去相信他們也許說的是真話。

可這一切的結局,看似命中註定一般,但在外人看來其實沒那麼多P話:

漲價了,漲的太誇張,所以不去了。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很高調,很專業的說辭去解釋那些必然的結局,殊不知人們對於這些問題的態度其實非常簡單,

好的就是好的,好的我們就要支持,

壞的就是壞的,僞裝的越好,越證明壞的很嚴重。



那些曇花一現的虛假,驚豔的不是人們對於虛假的認知,

而是讓人們用“驚豔”的方式,看到了那些試圖欺騙大衆的人,

究竟有多麼的恬不知恥:

欺騙是一種代價,

一種無論騙術多麼高明,最終都必定自食惡果的代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