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讀《華杉講透論語》21:學問的境界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義:

十五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孔子是講他求學上進五十五年的進步感受。

五十五年的求學生涯,孔子說他走過了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十五歲開始有志於求學。

第二個階段,是三十而立。“立”不僅是自立,還是立志。十五歲有志於學,又過了十五年,那志才立住。可見立志很難,要有定向纔行。

第三個階段,四十而不惑。又修了十年,對事物當然之理,表裏精粗,瞭然明白,無所疑惑。外界一切言論事變,都知道它怎麼回事,對其深刻處、究竟處、相互會通處,我都曉得。就像今天這社會,發生什麼事,誰說什麼話,它怎麼回事,你都一眼看明,這叫不惑,俗稱“明白人”。到四十歲成了明白人。

第四個階段,五十而知天命。還是講守志之難!四十歲成了“明白人”,但內心還是不夠強大,你越往前進,遇到的困難越大。所以就得知天命,給自己注入天命的“原力”。

天命,是人生一切當然的道義與職責。即天命在我,我是聽天所命!這就是王陽明說的“致良知”,平定宸濠之亂後,在暗無天日的朝政,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他憑着天命良知,“我心光明”一往無畏,戰勝了所有困難。

第五個階段,六十而耳順。大風大浪過來了,見多了,外界的一切相反的意見與言論,一切違逆不順的反應與刺激,既然我自己能立,能不惑,又能以天命處之,所以都不覺得刺耳。我知道它是怎麼回事,能心平氣順地去幫助它、教化它。

第六個階段,“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了。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如果越了規矩法度,他自己就不舒服、不得勁、不安心,馬上自動會調整過來,人生進入自動巡航,無論處理什麼人、什麼事,不用勉強自己,自然就能做到恰到好處,分毫不差!

此時就能知行合一了。

感悟:對照孔子走過的人生階段,我不由地想:開始明白似乎有些晚,但是沒有耽誤“四十而不惑”,還是漸漸明白些了。

關注修身、修心,努力學習,堅持寫作,規劃人生,還好沒有虛度。雖不及聖人先賢,卻也能慢慢困醒。

這得益於虛心學習,讀書進取。如此,也越發愛上讀書寫作。不是所有人都把寫作當作一種生活,但是我覺得它就是生活,不僅如此,它還是我雷打不動的信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