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喜歡聽你這麼說,讓你的大腦更好工作

在上學的時候,我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歷史老師總是對着一張堆滿文字的PPT進行逐字朗讀,在下面聽講的我總是感覺昏昏欲睡,困得要命,老師抽查的時候,我總是需要反應一段時間,才知道老師說的是什麼,因爲此刻的我已經全身放空,神遊天外了。

除了上學時候,職場上的我們也同樣在經歷,在偌大的會議室裏,坐在演講位置上的人雙手筆畫着侃侃而談,稍加註意,你會發現聽講的大家,困的人強撐着,不困的人畫着畫兒,如果你問這個會議上講了什麼,他也只能給你講出個大概,具體說了什麼卻很難在複述出來。

其實以上兩種情形都是無效講話,我們做的一切不過是無用功,浪費時間罷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改善這樣的情況呢?這個時候,我覺得澳大利亞作家傑瑞德·庫尼·霍瓦斯在«大腦喜歡聽你這麼說»裏提出的12種方法就非常好,能夠改善我們的信息表達,讓聽者能夠記住我們的話。

書中所提到的12個方法分別爲:文本+演講,圖像+演講,位置,情境/狀態,多任務處理,交錯,錯誤,回憶,先入爲主,故事,壓力,分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一、演講及會議優化,改善PPT現狀

隨着APPLE,小米等各種大型發佈會開始使用優質的PPT背景之後,演講和會議上,配備PPT彷彿成爲標配,大家都覺得這樣就能夠讓自己看起來更專業,但很多人就只是做PPT,根本不知道它該如何做,怎麼才能夠協助演講,有效講話,讓聽衆們記住。

如果你現在還是喜歡在每一頁PPT上懟文字,那麼我勸你這樣做。雖然這樣說大家知道你演講內容的每個字,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一清二楚。但是這樣讓大家一眼就看到內容的方式,會讓大家GET不到你想要表達的重點。不妨優化頁面結構,只置入演講的重要內容,或者用圖表去替代你的文字,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建議將會議大綱或者流程簡單化,最好就放上重點信息,我們公司開會的很適合就喜歡每人打印一沓的資料放旁邊,事實上,這本資料從開始到結束就沒翻動過,我們不如在會議或者演講結束後,發放給大家,這樣反而能夠讓大家對這本資料產生興趣,如果非要在會議裏用到補充材料,我們也要把字數控制好,或用圖表去替代。

在演講中,我們會將必要視頻或者語音資料放進PPT裏,有的時候會將對應的文本內容也放進文檔裏。其實這樣做有些多餘,甚至還會影響聽衆的注意力。不妨將文本去掉,留下清爽的頁面。

優化過後的PPT和補充材料,不僅能夠快速地傳達演講者想要傳遞的重要信息,也能夠抓住聽衆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記住。

二、不要高估自己,一心不能多用

很多人都認爲自己的大腦可以多線程工作,比如一邊寫作,一邊晚上衝浪;一邊閱讀,一邊某微聊天刷狀態…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人其實都是沒有辦法一下子適應多線程工作,我昨天就做了個測試,就是自己在寫作的時候同時看劇,發現最後我的手指在敲打鍵盤的過程逐漸停了下來,所以由此可知,我們並不能多線程的工作,不過猶如電視換臺一般,進行了簡單的任務切換罷了。

大腦其實喜歡專心,當它只處理當下接受的一個信息,不僅高效而且完成地非常好,如果一下子接收多信息的情況下,它會對各個進行打包存儲,在下次再次用到時,它不會再調用出來,之後輸出仍然是單一的信息。

我們低估自己一些,專心致志完成一件事,你會發現自己反而能夠完成更多的事。

讀完«大腦喜歡聽你這麼說»,我真的對大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之後一定會好好善待它,讓他能夠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優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