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記憶,火車北站改造

一座城市的記憶,一般從通往這座城市的車站開始。成都火車北站,在與成都發生過關係,特別是很多稍微上了年紀的人心中,無疑佔據重要位置。如今,交通高速發達,進入成都不只有通過火車,而且也不僅僅只能從火車北站出入,但火車北站的擴能改造工程,牽動着火車北站所在地金牛、成都、四川,乃至整個中國人的心。

金牛區高標準打造蓉北第一商圈。加快推動成都火車站綜合樞紐擴能改造,連片推進成都火車站TOD站點綜合開發,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創經濟、首發經濟、首品經濟,打造服務雙城高頻交流的“成渝第一商圈”,大力築牢成渝雙城首位城區、向美而生公園城區、都市產業示範城區、安居樂業首善城區、營商環境樣板城區,成都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讓更多人笑對現實,憧憬美好未來。

在“上風徵文”中,與火車北站有關的文章,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些作者中,有一生與鐵路打交道的俞運康、賴成蓉、劉建蓉等;對火車北站有深刻記憶的紀廷孝、楊松、張培權、禹王、溫志航等;對金牛印象深刻,甚至金牛的記憶已經融入他們的生命,陳岸國寫出了《啞巴橋的煙火氣》、蓮子寫出了《家在營門口》、趙前香寫出了《我在金牛扯過一次秧》。他們對火車北站、對火車北站所在地的金牛,都寄託了無限的期許。在鐵路工作過的金牛作協祕書長周慶說:“未來的成都站將成爲一個集城際高鐵、市域快鐵、地鐵及城市公交一體的立體交叉零換乘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並和金牛的中央商務中心無縫對接,從而築牢了金牛成渝雙城首位城區、向美而生公園城區。”

吳微、莫然等通過小說中的人物講述成都故事,王玖成寫《鳳凰山印象》、劉學智寫《春日遊走馬家場》、廖可勤寫《幸福的金牛文化人》、望川寫《竹編的記憶》。最讓人感動的是,女作家何文,上門採訪抗美援朝老兵,寫出了《三枚紀念章》;陳光裕把她在日常生活中收穫的每一個善意,寫出了《他們溫暖着我的心》。

在成都金牛,無數人創造、獲取了美好生活,萬鬱文在《撫琴小區的幸福指數》“由怨到適應,再由適應到安心,再後來由適應到喜愛”,“這個過程映照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化”;劉鳳玲《銀杏的金華》、張平江的《玉芙蓉》、傅自強的《五福臨門》、大眼看世界的《在城北叩開幸福之門》、江梓豪的《半牆》、劉雪燕的《牆面》、騰雲的《秋意》,都在人物和景物中尋找生活的記憶和念想。讓人特別感慨的是,石維明的小說《溫暖的祕密》,用文學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典型“迂夫子”的形象。但讀完全文,先前的捧腹大笑,甚至暗含鄙視的目光,卻已模糊。這樣的“藝術形象”,就是具有博愛、不顯山不露水、活生生的成都人啊。

如果說這些記憶用文字寫出來,讓人倍感溫暖,那麼,楊學用《從巡講員到社區達人》,就是讓新時代的正能量從“手寫”到“口說”的轉變。“天府文化與金牛”主題巡講活動,是金牛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局、區文聯打造的一個品牌,今年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季巡講。此活動在居民羣衆中影響不斷擴大,主講人之一的周慶,不但應融媒體邀請到躍進社區講讀書、應鳳凰山街道邀請談鳳凰山的歷史變遷,還多次被邀請到雙流區東昇街道廣都社區講民族團結、家庭教育的故事,讓“天府文化與金牛”唱響廣都上空。

城市建設首先要有規劃,城市規劃是以發展眼光、科學論證、專家決策爲前提,對城市經濟結構、空間結構、社會結構發展進行規劃,是爲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金牛區委制定 的“1520”總體發展思路,描繪了金牛發展的美好前景,承載着全區人民的殷切期盼。金牛作協在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局、區文聯指導下,堅持初心,篤行不怠,傳承精神密碼,持續勤奮包容,用更多羣衆喜聞樂見、社會實踐效果好、與政府行政高度契合的方式,講好金牛故事、傳播金牛聲音、展示金牛形象,持續提升綜合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

金牛作協將一如既往,在區委、區政府頂層設計、總體把握下,在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局、區文聯指導下,深度挖掘金牛歷史文化底蘊,積極及時開展各項徵文及巡講活動,圍繞“投資成都,首選金牛”目標,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政策,配合政府宣傳“大道金牛”營銷傳播、品牌衍生活動,助力政府貫徹落實“1520”總體發展思路,協力政府,不斷“鼓”與“呼”,講好百姓故事,建設美好金牛。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國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金牛作協將不負時代,金牛作協必將湧現出更多優秀詩人、作家,爲建設美好新金牛做出更大貢獻,在金牛這片熱土上樹立一座不朽的文化豐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