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成年人編制悲喜交加的連環畫

--從《四合院》裏走出來的“蘇東坡”

幾山幾水的《四合院》,是一部盛滿鄉愁的童話,是一本給成年人看的連環畫,是一首讓人唱着唱着笑、笑着笑着哭的人生之歌。幾山幾水是楊君偉的筆名,楊君偉是位睿智幽默、寬厚豁達的著名作家。看過他的《四合院》,每個人都會從他遙遠的故鄉里尋覓到自己的影子,從他甘醇如酒的文字裏尋找到人生的知音,從他莊諧並重的敘述裏體會到生活的真諦。看過他的《四合院》,每個綿長艱難的人生會增添無窮信心,飽經滄桑的心靈會得到不少撫慰,曲折坎坷的旅途會走得更加從容。

幸福的童年可以溫暖一生

蘇東坡一生的劫難比很多人都多,但他比很多人都過得從容不迫,除去對人生的省悟,童年蘇軾得到的溫暖,已經給予他未來面對生命中的波詭雲譎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幾山幾水與蘇東坡相差還不到一千歲,他的童年比蘇軾幸福,他的人生態度亦如蘇軾。

川東北的南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古老的“古集州”經過歲月的衝撞,“名曰‘幾水’”,“後因山洪數次偷襲沿河而居的故鄉人,天災水患連綿不斷,故鄉人咬牙切齒地把‘古集州’更名爲‘爛江’。也許山水有情,故鄉河秀麗溫柔起來,故鄉人又取其諧音,更名爲‘南江’。”(引自幾山幾水《四合院》,下同。)後來,以“幾山幾水”爲筆名的這位視南江爲故鄉的文化人,將生命中的故鄉永遠銘刻於心。寫草書錄民歌、拍照片留影像、編文字以記錄,用一片深情編制了《四合院》這本給成年人看的“連環畫”,給每位念想故鄉的遊子一個念想,送每位渴望故鄉美好的浪子一個希望。

故鄉是一個人生命的原鄉。祖籍不是南江的幾山幾水,命運卻讓他降生在這裏。“母親十七歲走出師範校的大門,便迢迢千里步行到遠離故鄉的巴山北方的小小縣城南江,在四合院裏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一頭青絲被無數個春秋交替染成了銀髮,而我們三兄弟就生於四合院、長於四合院。”我一直都覺得幾山幾水身上有股“調皮”的書卷氣,如今才明白,原來他生在學校、長在學校,浸潤了書香,薰染了豪邁,增加了柔韌。他像蘇東坡一樣,人生初始,已經儲備了豁達,人性中充滿趣味和善良,不管遇見多少人生風雨,他都可以安然渡過。

人生是可以對摺的偶數,重疊的年輪和生活的模樣一定吻合。一個人少年時代立下的志向,決定了青年時代努力的方向;青年時代的努力程度,決定了中年時期事業是否成功;中年時期的事業,決定了年老時的幸福。雖然不是絕對,幸福的童年,卻可以溫暖一生。蘇軾如是,幾山幾水也是如此。

上世紀大革文化命、很多人喫不飽肚子的時候,幾山幾水住在學校,有知書識理的父母嚴加管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知識和身體一起成長,記憶與夢想不斷復加。小學校旁邊作爲教師宿舍的四合院,童年的天真爛漫、童稚無邪,隨同鞦韆、木馬、銅鈴、院舍、閣樓、樹木一起刻在心間;飽經人世冷暖的母親、外婆,盛滿悲情的鬼屋、紅樓,歲月浸染的石頭(不管是鵝卵石還是玉石)、水車,無論是人還是物,都在幾山幾水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成爲他一生不斷汲取力量的源泉。

蘇東坡後半生顛沛流離,但他仍然樂觀堅強,笑對人生,與他的性格相關;他的性格形成,與他的母親、外婆家密切相關。回首身後杳無蹤,曾經深情去我憂。幾山幾水亦如蘇軾,他依倚自己才氣和性格,掩口納苦,笑對人生。

留住記憶是爲了更好前行

一個人浸入骨髓的教育,是一輩子的財富。家庭教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幾山幾水慈母亦嚴,嚴父亦慈,還有一同成長的親密兄弟,這讓他在成人時感嘆、省悟“磨鍊、獨立、自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

“家事雖小,卻能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讓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兄弟擡水的鬧劇,父親表格裏的“制度永遠在門後,永遠在心底。”“讓我們明白了從小遵紀守法的生活哲理”;在學校攀吊雲梯,“懸在空中拼命掙扎時”,“直到中年才悟出一個真諦:嘲笑別人時往往在嘲笑自己”;水車拉水變成自來水管送水,“方發現人心不古”,“人情的冷暖在都市生存競爭的交錯中愈演愈烈”;“兒時捉魚,不知魚的憂鬱,如今在繽紛的大都市,被人捉方知其滋味”;年少時盤起一條腿“鬥雞”,在成年之後變成“懷念兒時的勇敢,驚詫如今的膽怯,可以想見歲月的打磨是多麼的無情和犀利”;還有,幼稚園那位美麗的女同學、不敢去坐的鞦韆,被火焚燒的閣樓、上山打柴下河摸魚的野趣,在這些金句迭出、記憶猶新的敘述裏,越是深刻的記憶,越能領悟深刻的人生至理。

回憶過去不是彰顯成績,回到童年不是天真幼稚。“人生本來如此,該天真時就天真,該成熟時就成熟,沒有從前,亦不奢望未來,人活着只要認真對待今天,就是很累很煩,也不枉世上走一遭,成也好敗也好,人生就如此豐富起來。”蘇東坡沒有童年的天真,在人生坎坷,仕途不順,幾起幾落之時,就不可能活得瀟灑快活。蘇軾曾對弟弟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練就他的豁達大度、豪放不拘、剛正不阿、大事明白、小事糊塗的人格魅力,正是因爲他一直保持着人性深處的天真。“天真是可笑的,但沒有天真這世界就不豐滿和完美。”“在歲月裏尋找過去時光”的《四合院》裏,幾山幾水何止是在回憶?他是在尋找、反省、總結。

隨性而爲的草書,將36首南江民歌,書寫在溫暖踏實的明黃色紙上,民歌的內容大多是“你儂我儂”的情愛,但淳樸美好,雅俗共賞。久遠真實的照片和惟妙惟肖的插圖,交錯出現在34篇充滿人間煙火味的文章之中,年少者看到的是新奇野趣,成年人看到的是歲月流逝。這部設計別緻的硬精裝《四合院》,帶給讀者的何止是作者一個人的回憶,其實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一部人生難忘的初始,一闕經久不息的歌謠。

歲月如歌,人生苦短。這本給成年人編制的“連環畫”,其實就是唱給如水逝去的人生的一首歌。歡歌笑語也好,悲淚哀嚎也罷,守得雲開見月明,靜待花開終有時。

做一個智慧的人要有敬畏之心

在科學日益發達、科技逐步昌明的今天,如果再過分強調一個人的出生地和已經取得的成績,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一個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品質也許是要有敬畏之心。

有敬畏,才能悲憫。人世間最可貴也最缺乏的,是有智慧的悲憫。

幾山幾水的《四合院》,古樸之中藏有深深的悲憫。回望故鄉,學校門前那棵苦楝樹已經被鋸掉,那位唸錯發言稿被罰做“牛鬼”的太婆,夜半“畏罪”自殺的鬍子叔叔,鬼屋爲愛殉情的女教師,還有被母親鎖在家中的孤獨、冬夜裏偷熬稀飯的飢餓……在生與死、榮和辱之間,“童年的我看到的是一場鬧劇,而成年的我看到的卻是一場悲劇。”

在這些悲劇裏,“母親”頑強爲蒙受冤屈的“父親”奮爭,更加震撼了幾山幾水的心靈,“母親的形象在我的童年中愈發顯得高大堅強”。留在童年記憶裏的悲傷歡樂、挫折磨難,鑄造成無數種寶貴品質,促使“在都市人海里湧來湧去,把人生的野性打磨得十分圓滑,多少令人悲哀”的幾山幾水,“沒有辜負童年的原則,絕不低頭認輸。哪怕暫時遇到挫折,但骨子裏血脈裏依舊凝聚着山的骨氣河的柔韌。”無論人的性格如何發生變化,但心懷敬畏,纔是最根本的智慧。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在《四合院》裏,我看到一位向善、向上、向前的“蘇東坡式”的幾山幾水,他博大深沉的人格魅力,從他記錄童年、不斷省悟、笑對未來,從他悲天憫人、散發出人性哲理的文字裏跳躍而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江是美麗的,經過生活打磨、從南江走出來的幾山幾水,把生命已經融入這片土地。“把故鄉河截成多少節就有多少個迷人的風景區,一截還三峽,一截贈桂林,一截入西湖,一截歸巫山……遠離故鄉之後,我才真真切切省悟了東坡先生‘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意。”幾山幾水離開了生命中的故鄉,念念不完,他無數次在夢裏追憶,在世界裏尋找,但真正回去,故鄉早就變了模樣。

沒有回不去的故鄉。在文字、圖畫、書法組成的這本“連環畫”,就是故鄉。在這個精神故鄉里,幾山幾水已經心無“小我”。這些文字書畫,就是一篇篇人生的“大散文”,着筆處小,跳躍性大,最後閃耀出一束光。有幸翻閱到這本“連環畫”的讀者,從那字、文、畫、歌組成的人生悲歡裏,有可能找到故鄉,也有可能更加惆悵。

古人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一千年前的蘇東坡已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偶像,無數蘇東坡一樣的文人墨客繼續蘇東坡的智慧、悲憫、善良,爲人間增添撫慰和欣喜,爲愛加油、爲社會和諧、爲人間值得書寫高歌。我們今天讀幾山幾水上世紀九十年代創作的文字,再一頁一頁地翻看那些圖文,看見幾山幾水提筆揮毫,一行字跳了出來:心懷敬畏,人人皆成赤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