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印痕,深刻於心

成都城北素來藏龍臥虎。在世紀之交,一個背心短褲、汗巾赤腳的光頭男人,手提黑色塑料袋,從街沿匆匆而過,你以爲他是奔向另外一個垃圾桶,去撿拾廢銅破紙的收荒佬,哪知他拐進銀行,倒出一大袋成捆的人民幣;一位嘴啃鍋盔或者啜吸着袋裝牛奶的半老徐娘,在昏黃的路燈下,匆匆奔向荷花池批發市場,你以爲她是起早去淘相因的家庭主婦,不料風風火火的她轉身折進貨積如山的商鋪,馬上變身成叱吒風雲的商場女將……城北天天上演財富神話,誕生着一位又一位大咖級“財神”。

這一切,皆因城北有成都火車站,火車站旁邊有荷花池批發市場。

如何再現這一史詩級的財富經典盛況,讓造就無數資本傳奇的荷花池,成爲一代又一代逐夢人瞻仰的“城北財富高地”,承繼通過無數血汗悲淚、悲酸苦樂澆鑄的“北城精神”,把聞名遐邇、聲震天下的荷花池批發市場的前世今生、繼往開來書寫出來?俞運康老師傾情奉獻出了他的力作《北荷花》。

一位土生土長的成都城北肖家村女性,親眼看見一片片荷花池塘被填平建成市場,從學做生意的“門外漢”到成爲引領市場走向的“企業家”,金荷成爲荷花池歷史的締造者、見證者、傳承者。

故事以名叫金荷的女子,與同村、同學的馮小玉,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向商品交易市場爲主線,把成都著名的青年路與荷花池聯接起來,展現了她們在商品經濟衝撞下,悲喜交加的不同人生,記載下了荷花池市場的興起、發展、轉變。本書通過金荷夜遇搶劫(本書最高明的伏筆),持刀兇犯鄭濤,引出警官何秋霞、法官鍾柯平;“英雄救美”的大學生郝志和,徐徐展開“荷花池貿易市場”創建、“荷花池批發市場”建立、“成都國際商貿城”成立,圍繞“市場”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故事,讓讀者逐漸瞭解北城故事、北改必要。

說實話,以這樣的故事架構來承載豐富多彩、百折千回的城市變遷,而且要寫出風雲變幻、爾虞我詐的商場詭異,可以說是獨闢蹊徑,並且能夠以個人成長表現市場變化,非常值得學習。但是,正因爲如此,“以點帶面”“以一當十”更顯重要。在本書未最後定稿之際,想就此談談我個人的看法,以供參考。

本書的故事架構很好。由在青年路開始創業的金荷夜歸遇搶,碰到鄭濤,然後帶出“一個也不浪費”的人物,巧妙設下伏筆,可謂精彩至極。

但是,夏二娃、胡偉波這兩個本可以“大作文章”的人物卻沒有利用好,以至放任整個故事波瀾不驚,讓整部作品沒有顯得更加精彩,深以爲憾。假如利用這兩個人物“製造”出更多“麻煩”,甚至給金荷帶來更大的“災難”,本書就會更加大放異彩。只有讓壞人更壞、惡人更惡、既壞又惡的人詭計多端,才能讓戰勝壞人、惡人的人成就更大、形象更加高大,故事自然更具可讀性、趣味性、啓迪性。

讓她們接手鈕釦生意她們就接手,連進貨渠道、如何銷售、利潤多少等都不過問,有些有悖常理(這不但不合經商或者說做生意的常理,更有點像把你賣了還要幫人把假鈔找出來的愚笨);

這樣的“資質”,不要說做生意,就是一般人也不會這樣“單純幼稚”。建議在這裏適當增加金荷、馮小玉學做生意矛盾、猶豫、搖擺心理的描寫,使她們既對未來充滿無限嚮往,又對現實摸不着頭腦的慌亂。或者是夏二娃的“信誓旦旦”才讓她們信任;

建議增加金荷、馮小玉的外貌描寫,讓她們有明顯的體貌特徵,(除了青春靚麗之外)足以吸引夏二娃,此時夏二娃因爲想討得女同學(在他心目中其實只是熟悉的漂亮女孩。年輕男女之間愛慕、吸引、追求是自然的事)的歡心,所以對金、馮做生意的事格外上心(讓夏二娃對金荷一見鍾情,但百般示好之後卻得不到金荷迴應,因爲“意志堅定”的金荷根本看不起他。然後夏才轉而去追求“愛慕虛榮”的馮小玉。這樣也可以給夏二娃在將來的經營活動中,對金荷“懷恨在心”埋下伏筆);金、馮做了鈕釦生意之後一定要迅速轉行這既可以爲她們把生意做大做好鋪墊,又可以體現出她們富有做生意的“基因”

生意恰恰不是教科書沒有按部就班,也沒有按圖索驥。進貨渠道早在賣貨之前就要心中有數、生意人的人脈關係要看是否適用,用得上纔去維護(當然,也不排除大大咧咧、沒有這麼勢利的“正常人”)、“代銷經銷”是指進貨渠道、成本利潤更是要在選擇決定做生意之時就要預測;

經商獲利最重要的就是進貨的途徑(在當時的荷花池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找貨”。“找貨”成爲當時荷花池商家的“口頭禪”),“不要中間商賺差價”保障了批發的最大利益,也是無數的“中間商”互相殺伐的“日常工作”;

在無網絡的時代,實地考察、進貨是最主要的渠道,智商和情商不一定成正比,但做生意的人的情商,應該相對高過一般普通人。在“實地考察”時,金荷雖然顧慮和夏二娃單獨接觸,但沒有任何鋪墊就讓馮小玉出去考察不合理

本身做的男女裝批零,接手服裝廠就要去生產童裝,並且不作任何市場調查,有點不合實際;

夏老二被甘老幺算計,以夏之歷練,沒有夏“提心吊膽”“準備替換”之類的鋪墊,讓人心生疑竇(讓甘老幺去復活或者延伸崔世福,符合慣施詭計的特徵,也使作品跌宕起伏)。文學作品描寫也應符合生活常識

夏拒絕給金荷提供供貨信息,最後採取“避而不見”,這不是商人的真實。在商言商,像這類去“找別人討要進貨渠道”的事一般不會發生,即使發生“被拒絕”之後,雙方都會假裝沒有發生,敷衍支吾即過(如果作品能加重這方面的“人情世故”方面的描寫,自然就“血肉豐滿”起來);對於荷花池的商品,即使零售,商品週轉期也不會這麼長。

全面立體地展現荷花池,只有多增加荷花池市場的經營業態。在各個業態之間要有經營特點、弊利侷限、“勢力範圍”(篇幅不宜過長,在看似做“全景式”描寫時概括性寫出來);商人心態五花八門,但都是“向利而行”,賺錢之後如何花錢,纔是使用什麼手段去賺錢的根本原因。

故事情節方面:波瀾不驚。整部書的故事情節沒有起伏。作爲具有濃厚商業氛圍的作品,商戰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十分重要。在改革開放“摸着石頭過河”,又是初學生意,後來在競爭激烈的批發市場,如果主人公金荷僅僅只是後來在“股權”糾紛中被誣告,作爲副線的夏二娃被侄甥甘老幺“血洗商鋪”才遭至失敗,那麼荷花池就變成俯首撿錢的地方。實際上,荷花池充滿了商業上的血雨腥風,在這裏虧得家破人亡的例子太多太多。即使本書要塑造金荷這樣的正面人物,但也不應該讓她發財這麼得心應手、發展這麼心想事成。因爲,這既不現實,也不真實,讓人覺得是在杜撰(而不是文學創作),也讓金荷的“成就”打了折扣。唯有遭遇苦難和失敗多,取得的成就才愈加值得珍惜。這就像描寫戰爭,敵人愈是兇惡、愈是狡猾,才更能顯示“我方”的堅韌和更加智慧。

如果不給金荷“製造麻煩”,那麼可以考慮再增加另外一個“飽經挫折”的反例(夏二娃太虛弱),來襯托金荷的成功;

其實,在本書中,夏二娃身上可以大作文章。利用他作“反面人物”,讓他來攪動故事、增加故事起伏最好。特別是在“納股擴資”章節中,讓故事增加可讀性和真實性;“商標事件”也是可以擴展故事的源起。

建議增加金荷生意失敗的情節,至少要多描寫她爲了“生意興隆”的(態度)堅決、(行事)堅持、(信念)堅韌;馮小玉的貪圖享受、夏二娃的得意忘形,都應再多着墨。

羣像不豐滿。要想通過展現荷花池的發展變遷,來體現北城商貿在政府的支持關心下的興隆奮進,以本書架構,特別是一生命運都與荷花池市場緊密相聯的“荷花池人”來承載,未嘗不可,但是,無論是荷花池市場初始的28戶商家,還是後來成千上萬的經營戶,他們的故事肯定精彩紛呈、各不相同。在描寫金荷的同時,適當增加一些其他人的故事,既可以讓金荷這個人物不“孤獨”,也讓讀者更加全面地瞭解荷花池的繁榮、商業活動的豐富多彩和變化無常。

建議荷花池市場最重要的轉折,是2008年“5.12”地震。這時,人心惶惶,不管經營哪種商品、生意是否做得好與不好,都“不想把身家性命全部‘押’在這裏”,政府、市場管理的宣傳,商人的冒險、精明在這時有了更好的表現舞臺。金荷從這時開始,與衆多具有開拓精神的商家一樣,把傳統商業轉向線上,不只是“與時俱進”,更是“職業使然”。如此可以將荷花池市場升級轉型、從日益擁擠繁華的市區搬離,爲國際商貿城的崛起打下伏筆(當然,這時也有部分江浙、廣東、福建的商人回到老家,金荷趁勢快速崛起)。

因爲本書基本成型,建議從以上部分從“小範圍、細節性”增刪,在不增加多過字數、篇幅的前提下,完成本書的調整。

當然,本書是謳歌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北城繁榮,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利慾薰心的描寫要注意分寸,以免過多的負能量充斥期間,甚至讓“假醜惡”反客爲主。所以,我的建議或可忽略,千萬不要搬石砸腳。

這部《北荷花》正式出版之後,肯定會有無數與荷花池市場有過“密切接觸”的讀者,我渴望本書成爲烙上時代印痕的精品,讓經歷過或者想了解那段歷史的人們永久銘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