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庭半百 | 不自知 | 不善言辭

舊文歸檔再3篇(當時計篇【50】【51】【53】)


【50】閒庭半百

2018.4.20

不覺間,這樣一日一叨逼已有2月多。

寫東西,倒一直不缺動力,只是懶勁更大,所以大多數念頭,流沙似地沉底了。

好在總有刺激我的事,比如看到很多稀爛的東西,也敢橫衝直撞;比如想到的很得意的一點東西,過不久發現被別人說了去;比如激昂感懷到全身溼潤,但隔了一夜發現全乾了;比如懷念當年那個落筆春風得意、出言無畏無懼的神氣少年。

於是,遭遇不可避免,時間問題。

春節某晚在家,有點感想記在了錘子便籤上,順手又發了個朋友圈。之前也偶爾在朋友圈發些大段字,這次其實並無二致。次日晚上在便籤裏又記一段,看着手機便籤記事本里幾百個文檔,每天都垃圾分類一樣被扔進我各種得意、哭嚎與賣弄,卻連垃圾分揀都沒做過,別說還可以發電了。

這才忽然冒出心思:既然尿意如潮,不如就此匯成江河。

打了個“一日一叨”的名頭,小崽初生,算先有個乳名叫着,以後碰着算命先生再給取好名字。

這就一點點到了此刻,算了下,寫了將近60篇,基本每天搞點,大部分發在朋友圈了(這篇正好第50篇,半百),個別不便發的,就先藏着。

也有副作用。

花在“寫”上的時間太多,“讀”的時間被壓榨殆盡。每天回到家,睡前僅剩的時間一般都用在“寫”上,沒時間看書了。這不好,輸入輸出不平衡,相當於急遽貿易逆差,不健康。

長久下去,就形容枯槁、腦瘦如柴了。

微調下,週一到週五着力寫,週六週日停下來,着力看、讀書。

先這麼着。


【51】不自知

2018.4.23

隨時看一眼微信微博就知道,我們周圍,經濟學家很多,政治家更多,科學家太少。

任意事件一出,絕不乏國際視野的揮斥方遒,高屋建瓴的指點江山,討論不斷深入,纔有零星平時默不作聲或做了聲也沒有傳播力的資深專業人士出現,層層剖析事實,(事實其實有無窮多面、以及不斷可挖掘的新維度),引領部分輿論轉變或自省,更多則因事實與自己所希望的不符,以“信仰”、民族情緒、道德等爲手段煽動更無知者,堅守沙漠城堡一般的陣地。

投資家也巨多,自個沒錢理財但忽悠有錢人投這投那是理財家們每天早訓的口號。在賺錢這一指標上的失敗者,去指導賺錢成功者如何投資賺錢,被全社會默認爲正常,這個很值得玩味。鑑於我自己就屬於前者,因此以“合理的侷限性”先搪塞下。

再有,比如有的企業家喜歡裝作生活家,忙裏偷閒發點生活意趣,證明自己沒有完全忙成狗,還留存着閒情雅緻的悠然高貴。生活家呢,反向裝成企業家,難得開個會談個判,肯定要發條癡迷工作狀態的朋友圈啊,以示自己還有正經事幹,其實開完會聽了啥完全慣性懵逼。

要這麼說,還有美食家、運動家、音樂家、文學家、哲學家……都各有絕活,那是每個社會人都熟稔並心照不宣的本事,且在此生態中構建起鄙視鏈,每個人自覺呆進各自的節點,往上垂涎,往下嘲謔。

有開闊之人就眯着眼反問,“那你丫算啥”,我就老實交代:我是最不要臉那種,專行偷偷摸摸窺探之勾當,美名曰觀察家。

其實吧,除了“美食家”“音樂家”,以上我都做過,或裝過,且未有停止跡象。

不是爲體驗,是不自知。


【53】不善言辭

2018.4.25

跟身邊很多朋友說過:其實我不善言辭,至少口頭溝通能力真的不行,但基本被認爲是裝逼。

自我反思,原因出在我的即時反應能力還不錯,社交場合總能如魚得水,故而給人感覺極擅言辭。但事實是,我的思維很遲緩。

是的,你沒看錯:反應迅猛,思維遲緩。

聽起來有點矛盾,我解釋下。

即時反應更接近長期歷練後習得的一種本能。我自幼混跡街頭,與各色人打交道,以及長期生活在一個傳統範式的大家族、和父母單位的大組織中(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那種人生一條龍全包型的國有單位),漸而模仿+生長出一套足以應付大多日常溝通場景(招呼、玩笑、寒暄)的技巧,無需思考,近乎本能。

再講思維遲緩。

思維當然是一種更復雜更深入的能力,除去遺傳因素,“長期”只是TA的先決條件,TA無法通過“長期的簡單重複式、無意識”的過程習得,而是需要“長期的刻意練習”來增強。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有極其低下的水平。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聰明,智商肯定不高,樂觀估計,勉強平均線檔次。客觀說,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低下,批判性思維羸弱。一個字就是:笨。

在需要有建設性地深入挖掘、迷霧式地方案破解探討、在雙方的差異和不確定性中找出可以構建合作基點的確定性……等短兵相接的現場模式中,我常常言不達意,表述渾濁,皆因思維能力跟不上高手們的節奏(幸運又不幸地是,我身邊總是高手如雲)。

所以在非扯淡閒聊的時候,我更喜歡做傾聽者、學習者,而非掌控者、引領者。假如我轉換了角色,那只有兩種情況,1.這個領域我有成熟的系統性思考;2.談話內容必須撥亂反正。

自我剖解兩個案例佐證:

1、我的線上溝通方式選擇順位:微信文字>微信語音>電話。因相較於電話無縫式的你來我往,微信可以留給我多些考慮時間。而在微信使用中,打字則讓我有更好的表述。如果我跟你語音,一定是實在不方便打字的情況下;

2、在主持和演講上,我略有天賦(這也是朋友詬病我“自稱不善言辭是裝逼”的要點)。其實主持和演講,都是“你講、別人聽”的活,不是溝通,是單向傳達。雖其中會產生一些互動,但大多是表演式的。越大的場合越是如此,所以越大的場面我越強。

比如臨時通知讓我明天去聯合國大會演講,我極自信可獲榮耀。

聯合國,你聽到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