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登科和奪魁

去故宮旅遊,走到午門,導遊一般會講,中間的正門是皇帝走的,其他人等一律走邊門,但是有兩個例外情形:有一個女人可以從正門走進去,三個男人可以從正門走出來。

前面說的是皇帝大婚,正宮皇后的轎子是進正門的,後者說的是殿試後狀元、榜眼、探花是從正門走出來。

殿試結果把考生分三類:頭甲、二甲和三甲。頭甲就狀元、探花、榜眼三個人。

考完有一個非常儀式感的宣佈活動,叫“傳臚”,皇帝宣佈頭甲,下屬一傳一地高喊唱名殿外,電影《滿江紅》就學習了這個。明清也把二三甲或二甲第一名爲叫傳臚。

這個小屏風上的圖案叫《三甲傳臚》,螃蟹有殼,像披着盔甲,三隻螃蟹意味“三甲”,蘆葦諧音“傳臚”是也。

徐謂的《黃甲圖》

才子魁星卻又麻又跛,中了狀元,卻被剝奪了名號,憤而自盡,玉皇憐憫賜硃筆,命掌人間文運。所以文人科舉大多要拜魁星。

魁星造像一般是金雞獨立(因爲他跛),一手執筆(點到誰誰就高中),或一手拿鬥(魁字含鬥)。

玉雕、青花釉裏紅瓶、小瓷牌上繪圖都是魁星。


“克己復禮,正心修身“八個字構成魁星造型,加上一個“鬥”字。


《三字經》裏提到“竇燕山,有奇方,教五子,名俱揚”,就像今天一家五個兒子都考上北大清華那麼牛氣。這個玉杯就是“五子登科”。


“狀元及第”玉牌。“及第”是因爲金榜上有“次第”。

上面的文物來自故宮午門介紹科舉制度的大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