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双璧:宝黛读《西厢记》暗传情愫,黛玉听《牡丹亭》悲从中来

《红楼梦》中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精彩画面,那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偷读《西厢记》,着实把一场花下的谈情说爱之美,写得怦然心动。

关于才子佳人谈情说爱的故事,我国自古都不缺乏。《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不仅写到了《西厢记》这本书,还提到了《牡丹亭》这出戏,而这一书一戏恰是这类故事中的经典,被合称为:“爱情双璧”。

这“爱情双璧”有许多相似之处:

1、男主都是风度翩翩,颇具才华的穷酸书生;女主都是长相美丽,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

2、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皆以喜剧收场。

3、二者都以青年男女大胆主动追求美满婚姻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为主题。

下面,我们就跟随着宝黛的脚步,聊聊他们俩与这“爱情双璧”的缘分与故事:

话说元妃省亲后准许宝玉和众姐妹住进大观园,宝玉看上了怡红院,黛玉挑中了离他不远的潇湘馆。

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天只和姐妹和丫鬟们一处,要么读书,要么写字,有时也弹琴下棋,作画吟诗,兴致高的时候甚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日子过得十分快乐。他还饶有兴致地做了四首《春夜即事》。

这人呀,有时就是矛盾,忙人想偷闲,可是一旦闲了,又会无端生出许多烦恼来。宝玉就是这样的贱骨头,某天他突然就感到不自在起来,看哪儿也不顺眼,出来进去都看上去闷闷不乐的样子。

还好,宝玉身边有个不仅懂他,还爱胡来的贴心小随从,就是那个茗烟无疑了。茗烟见主子这样闷闷不乐的,就想着给宝玉找点乐子让他开心一下。他稍一动脑筋就猜到宝玉纯粹是因为那些老花样都玩腻了,才感到无聊,于是打算给他找点新鲜的玩意儿解闷。

于是,他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给宝玉买的那一堆书里边,就有一本是《会真记》。

说到《会真记》,可能有些朋友比较不熟,可是青侠告诉大家它还有个别名:《莺莺传》,想必大家就熟悉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本回标题里写的是《西厢记》,内容里又是给的却是《会真记》,咱们通过上下文分析,大致可以确定:书中这两处指的都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但实际上,《会真记》和《西厢记》虽然写的都是书生张生与相国千金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但是它们从内容,到主题,甚至创作背景都有很大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大致如下:

一、故事内容和结局不同

《会真记》是个悲剧,它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小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

《西厢记》是个喜剧,全剧主要描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二、两者的主题思想完全不同

《会真记》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地描绘这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

《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三、它们的创作背景不一样

《会真记》是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传奇故事。

而王实甫写《西厢记》是因为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写戏抒发心中的愤懑。

《西厢记》虽然取材于《会真记》,但作者王实甫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和创作,结局完全改变了。

而在《红楼梦》中,最能直接证明宝黛共读的是《西厢记》的就是那句妙词:“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这是《西厢记》第四折里张生初见崔莺莺,被小姐的美貌打动,而产生的内心独白,原话是:“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咱们再回到《红楼梦》。某天吃了早饭之后,宝玉带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一个人看得津津有味。一阵风吹过,花瓣落的他满身满书都是。宝玉想要将它们抖下来,可是惜花的他又担心花被踩坏了,就用衣服兜着那些花瓣,全都抖在水池里了,可能是因为他想着水是干净的缘故,这也让人联想到他那句经典台词:女儿是水做的。

宝玉看着地上的那些花正不知该如何处理的时候,林妹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来了。宝玉说妹妹你来的正好,刚好帮我把这些花扫了也倒在水里面。黛玉说这样不好,把它们撂在水里也是糟蹋,不如埋在土里。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

于是,这宝玉眼见躲不过去了,只好把书拿给黛玉看。黛玉这一看也是不可收拾,两人也顾不上埋花了,一起从头看来,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看了十六出,只感觉这词藻警人,余香满口。黛玉更是不仅看得出神,心里还默默地背诵起来。

人之常情,这两人看了书,少不了要交流几句。宝哥哥问:妹妹,你说(这书)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哥哥趁着热乎劲,就说出了那句情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把个林妹妹羞的够呛,还说要去舅舅舅母那里告他的状。

好笑的是,宝玉这个呆子根本就不懂女人心,黛玉嘴上不饶,实际上心里是喜欢的,他却当真害怕了,于是赶紧求饶,又是一番好话发誓。林黛玉听后嗤的一声笑了,两人又重新和好,又一起埋花去了。

后来,袭人过来叫宝玉去那边大老爷那里请安,就把个黛玉给落单了。

黛玉闷闷地往回走,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她一听就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在练戏呢。因为她平常不太喜欢听戏,所以只管走,也没留心听。直到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偶然飘到耳边,她才感觉十分感慨缠绵,于是就停下来认真听起来。

这一听不打紧,“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等纷纷传到耳边。在她看来,曲调暂且不论,光是那唱词就令人感慨良多,心里只这样想着:“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最后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更是觉得心动神摇。

前面的《西厢记》让黛玉怦然心动,这里又听到《牡丹亭》的唱词,更是让她春心荡漾。

她一个人细细咀嚼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个字的滋味。又想到书中的那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以及诗中的“水流花谢两无情”,不禁伤感不已,独自落泪。

以上便是贾宝玉、林黛玉和“爱情双璧”的缘分与故事。《西厢记》和《牡丹亭》堪称爱情双璧,宝玉和黛玉也是才子佳人,还有木石前盟的渊源,只可惜他们的爱情不像这两个故事里写得那般圆满。

读完这二十二回,又写这篇文章,诗语也不禁感慨良多,无意间得诗一首:

暖风作伴读西厢,宝黛春心满地芳;
才把书中儿女叹,又将戏里妙词尝。
落花流水一人恨,仙草神瑛两世忙。
谁解红楼真意味,多情看客泪千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