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存在即合理

小夥伴們,在生活中,大多數人會用我以爲,我認爲,我覺得這樣的有意投射來去判斷事物對嗎?如果是,那你是不是有的時候害怕失去,有的時候你又落入到了恐懼當中。當你帶着恐懼來看待這個事情結果。一些焦慮擔憂抓取抗拒就出來了。是還是不是?當我們的心中燃起一次又一次的希望,當你帶着希望又用有色的濾鏡來看待這個事情,難免就會生出來我們所說的期待,預期。我們就會說,哎,我希望這個事情,我覺得這個事情,他的結果應該要達到這樣。我們才認爲這是對的,是滿意的。是還是不是?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看到這一點,你一直都帶着這兩把刷子在投射,一把叫希望,一把叫恐懼。

我們總是帶着自己的希望和恐懼,把內在的這些慾望需求,我以爲的,我相信的,我需要的我想看到的,我害怕失去和麪對的,我們都把這個濾鏡投射在外在的世界。

舉個例子,當你遇到一個飢餓的人,他向你要麪包,而你剛好手裏又有面包,你可能會給予他,你說,來,拿去。

傳統意義上我們會認爲我是那個給麪包給錢的人,所以我是給予者,分享者,而他呢?他是一個很飢餓,很貧窮,他是一個伸手去討去要的人。他看起來像一個接收者,對嗎?其實真正重要的是:不是你給了他一個麪包還是1000塊錢?真正重要的是在當下這一刻,你如何去分享在你之內那個無限的豐盛的存在,你是否願意真實的分享你的存在本身?

當下這一刻,如果你理解你是無限的存在,那麼你給出的麪包也好,1000塊錢也好,他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物。

在這一刻,創造的迴路就完成了,通過你給出一個麪包,對方接收。有給予和接受,創造的迴路就完整了。

可是在這一刻,即沒有施捨者,也沒有接受者,我給出的是麪包,只是一個象徵。可是我也同步在接收,我可能接受到的是感恩,是幫助別人助人爲樂的喜悅。

可能是我踐行了,我是一個好人,幫助了他,我收穫的是一種感謝的迴流,是一種自我成就的價值感。我們倆都在給予和接受,是同步完成的,只不過我給出的可能是有形的財寶食物?可是我接收的可能是無形的資源。就像你給出去西瓜,收回來的可能就是蘋果。

當結果跟你的希望不一樣的時候,有時候可能就會抗拒當下,可是如果你把抗拒轉成接受,你把說“不”改爲說“是”的時候,你能夠去承認,在當下一刻來到你面前的任何一件人事物,你只是簡簡單單的去承認,這件事情的結果是ok的。這個人他這樣做是ok的,存在是合理的,一切都是ok的。

你將能夠帶着一個OK鏡來看待所有的發生,你將會帶着一個ok鏡,用一個圓滿之眼來去發現當下每一個事件的發生,無疑不是造物主的恩典。因爲你就是來自無限造物主的顯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