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叶韵——水木诗社寒泉

一、叶韵与韵律感

中国传统读书有吟诵的传统,一篇诗文拿过来,就用带有古音的腔调、韵律感来哼唱。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字的声(声母)、韵(韵部)、调(声调),整个句子的语调,都与其表达的意思结合起来感受。所以,过去的读书人,读书不久就能不教而有诗韵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韵律感。

今天我们读诗词,一般都是用普通话语音来读,很多人甚至只用眼睛看,跳过语音的环节直接理解诗词的含义,这样,对于诗词的语感就缺了韵的感知。有些初学者,仿照所读诗词写作,意味、情感有的写得很不错,但读上去就是怪怪的。寻找原因,往往就是因为不叶韵。

叶韵,简单说就是把韵母相同或很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规律间隔分布。我们知道,一个字在发音时的开口度、响亮度,是由韵母决定的。同韵字的前后间隔性分布,造成呼应,在听觉上自然形成节律性,这就是韵律感。

举例:

早冬·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经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这首诗中,华、沙、花、家,这四字主要元音(韵头除外)相同,隔句出现,规律性很强,这就是最典型的叶韵方式。如果再参照其他作品,仔细观察可知,这种叶韵方式是律诗、绝句所采取的,其特点是:偶句必叶韵,全诗最末一字必是叶韵的。由于典型的诗词都是句末安插叶韵,换言之,叶韵处都是句末字,所以,人们又称这些字为“韵脚”或“韵脚字”。

在其他形式中,叶韵方式则有同有异,五言古诗一般与此相同,而七言古诗则有较大的变更,显得更复杂。词的叶韵方式明显受到词牌的约束,纷歧定采取律诗、绝句的叶韵方式。大体而言,律诗、绝句、五言古诗的叶韵方式是最简单、最规整的,其他形式的叶韵是在这种方式基础上加以变更。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叶韵就懂了一半。读诗词时,注意韵脚的呼应,就能读出诗词的韵律,感受到诗词更细微条理的美。换一个角度说,诗词能读出韵律感,能体会到韵律之美,和声、情配合之感,还有助于记诵。很多人的经验标明:一篇诗词作品在读出韵律感时,往往读一两遍就记住了,记住之后还不容易忘记。这是因为声音是增强记忆的重要手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