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中的那些模式,從人間遊戲開啓探索 一、瞭解那些生活互動背後的結構分析,讓你生活得更明白。 二、瞭解那些理論背後的模式,把自己從人際互動遊戲中解放出來

說起遊戲這個詞,我們總會想到一些在生活中的遊戲的理解,而這裏的人間遊戲,涉及的是關於人際溝通心理學中的一種互動模式,它來自艾瑞克·伯恩的《人間遊戲》,作者認爲人和人的交往是有模型可以參考的,這也是爲何會發現我們和人相處中會出現一些反覆的行爲模式,而這個模式,被作者瑞克·伯恩成爲“遊戲”。

書中解析了36種日常生活的心理遊戲,讓我們從中分析看到角色的舉動、目的以及益處,讓我們能夠了解跳出模式的根本方法,而能夠改善自己的互動關係,比如說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職場關係等等。對此一起走入書中,看它帶給我們哪些啓發?

一、瞭解那些生活互動背後的結構分析,讓你生活得更明白。

對於生活中有一些現象,我們會經常感覺到很是困擾,似乎它指向某個具體的人,都是對方的錯,然而細細琢磨,這更像是某種遊戲的互相配合,而爲何會有這樣的遊戲呢?在書中,給我們先是從結構分析讓我知曉一個概念,就是每個人的自我狀態,是有三類的,其中一個是類似父母的自我狀態,一個是對現實自主、直接、客觀評價的自我狀態,一個是可以反映古老經驗,從童年時期留存下來,仍然活躍的自我狀態。

對於這三個狀態,用較爲精煉的表述就是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而這三種狀態對於我們每個人有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去理解這個不同狀態下的我們自己呢?這就像是對我們自我進行了一種結構性的拆分,讓我們能夠明白爲何在有些情形下自己會是那樣一個或是抱怨的狀態,或是孩子似的狀態,或是掌控的狀態等等,這讓我們在具體的溝通情境中形成了多種溝通模式。

這就不得不提及互補性溝通,交錯性溝通,簡單來說互補性溝通是遵循了人們交際的關係,讓人能夠好好說話,而交錯性溝通則是經常出現把話聊死了那種狀態。具體的原理可以從書中通過用圖示的方法呈現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的不同鏈接構成的刺激迴應,從而理解爲什麼會造成話題聊不下去,或者把天聊死的原因。

二、瞭解那些理論背後的模式,把自己從人際互動遊戲中解放出來

當我們從作者給我們講解的結構分析,以及溝通分析裏去了解人際互動遊戲的基本原理時,我們進入了對它的定義、起源以及功能和分類的瞭解,在具體的生活裏,有這樣一些具體的情境,可以讓我們去好好理解什麼是這種人際遊戲。

比如說在親密關係之間,最常玩的遊戲:“要不是因爲你”這樣的遊戲,在書中舉例了一個太太總是抱怨自己丈夫限制她的社會活動,所以纔沒有機會去學跳舞等,然而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改變後,丈夫不再那麼專橫,太太可以自由的擴大社交活動,也報了舞蹈課,但是她發現自己對舞池有一種病態恐懼,於是放棄了跳舞。

在這個探索中,進行深層的剖析後,發現其實丈夫在互動中,配合太太去避免她所恐懼的事情,所以丈夫的專橫,某種意義上也是太太內在自我逃避恐懼的一種呼應。二者相互合謀成了這樣一個遊戲,於是太太可以用“要不是因爲你的專橫",纔沒有去學會什麼,而避免自己去面對去學習某些事情或面對某些事情的恐懼。

當我們從類似這些案例中去跳脫出來,並看見,我們就獲得了自我的認識,也就不會只陷在抱怨裏去指責某個具體的人,而是回到自己內心深處,去處理自身內在的恐懼,從而真正的獲得一種和解。

人間遊戲》不僅僅從一個個人際互動模式中,給我們呈現了生活裏許多的問題現象,更是讓我們從自我內在去了解其所以然,從而有可能真正的去面對自己,改變自己,從而獲得自己理想的互動溝通。讓自己的生活愈加幸福美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