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野外(续三,简牍727)

在大家眼里,出国旅游就是走向了世界,这个世界最多属于精神世界。在一部分中国人的心目中,能长期在国外城市打工,就意味着自己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这个生活大半应属于精神领域里的生活。而在我看来,自觉地走向野外,与植物和谐共处的人,真正生活在植物世界里头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因为植物无边界,植物只需要适宜自己生长的泥土和适合的气候。我这个观点也许倒能代表一批人,一大群子人,这些人已经在植物世界里获得了收益。

人是群体性动物,尤其是在倡导紧密团结、合作共赢的今天,会要求多具备集体主义观念,少呈现个性,尽可能加入某个组织,在某个单位里工作,集中在某个社区过群居生活。组织、单位和社区是人类工作与生活重要单元。这与喜欢丛生,想尽可能占领地盘的松、杉、毛竹、绿草等植物有无对应关系,我无法知道,但即使两者之间不能成为对应关系,起码也是一种关系,野外把他或她与它们紧紧地联系到一起。

不管他或她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只要他或她在野内——社区和单位集体生存与发展,那就是公众的行为,只有一个人独自跑到野外,生活在植物世界中,才会出现像野生植物那样共有的心灵寄托。“公”与“共”一字相差,人的世界观与心态会完全不一。如果要论区别,我想这就是一种区别吧。只是被称为特别智慧的人会把这种植物共有的心灵寄托,说成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行为。(未完待续)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2月21日早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