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野外(續二,簡牘728)

讓心靈如實通達於植物世界,僅靠幾次野外散步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說人按照內心需要,將堅定不渝地繼續追求美的生活,那麼,像高山深谷原居民那樣在植物世界中定居下來,每天與植物進行面對面交流是最好的方式。追求美的生活,人有這樣的追求,植物也需要。也許人類把自己當作野外的生命、大自然的一份子,是與植物開展互動式交流的必要條件。

無需諱言,懼怕人類,儘量遠離人類活動範圍是野生動物的基本認知。這是在祁連山,知名紀實文學作家葛文榮與馬鹿邂逅,放出友好信息卻無法獲得對方知會的野外考察中一再確認的事實。那麼,作爲野生動物生活溫牀的植物世界,是不是也會有這樣感知,我們無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即使這樣,我們還是要從今天起,學會與野生植物和諧相處。

與植物交流,得到植物和動物的認可,必須放下居高臨下的姿態,堅決捨棄多少年來因爲工具的使用給人類產生的優越感,並從它們的角度去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生存形態和生活方式。任何片面地壓制植物的生存也是生活空間,都是對人類自身生存的挑戰,如五六十年前那場全民大辦鋼鐵,曾經給植物世界帶來生存或生活的恐慌。就像人一樣,它們也需要最佳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它們也需要富有個性化的循環系統。我們要儘自己的能力去滿足它們,而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視植物世界爲虛無,拿植物爲自己征服對象。

同樣,與植物交流也能獲得教益。通過了解植物和動物的生存智慧,來反觀人類自己,瞭解整個世界因爲核心物種——人的存在,自我造成的空前的能源短缺和資源危機。(未完待續)

陳水河整理於2023年2月20日早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