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條心理假設第6條丨DD夜話

我們眼腈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往往都是我們想看到的、想聽到的,而不是全部。爲什麼這樣說呢?比方說,和朋友一起看完一場電影或者一本書,也許我們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裏,都有一副自己的世界地圖,憑它去處理我們的每一件事。改變一個人頭腦裏的世界,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改變一個人的主觀認知,就改變了整個世界。

設想一下:當一個人斜着身子用餘光惡狠狠地瞪着你,你會有什麼情緒產生呢?如果 你瞭解到:他是因爲腰扭傷了,沒辦法直起腰,他眼睛裏的憤怒也不是針對你,原來他忍着疼也要和你交流。這個時候,你的情緒還有嗎?你會不會放下自己的認知和評判呢?

一個下雨天,學校大掃除。陽陽非常賣力,弄得渾身髒兮兮的。沒想到,放學回家,媽媽誤以爲他在校外跟同學打架了,就劈頭蓋臉地訓斥了他一頓。

通過這兩個小故事,你會有怎樣的啓發呢?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表相,而不是事實真相。當我有了“他是惡意的”這樣的看法,就不經意創造了一個敵對的世界,就有了情緒。當我有了“這孩子不讓人省心”這樣的擔憂,就會帶着這樣的預設去看孩子,那可能這個孩子遲早會被你影響到真的不讓人省心了。就是說,當我們有了主觀認知,就會在生活中去尋找證據,去證明“我是對的”。而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活出認知以外的世界。

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而井底的青蛙,只能得到井口那麼大的一片天。丨記得九幾年的時候,我們總會說:買車的事,想都不敢想。當時,朋友的一句話 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想都不敢想,你會有嗎?丨當你聽到12條前提假設的第6條《我們用主觀認知塑造了自己的世界》有沒有想要“突破認知”、“重建認知”的衝動呢?


(六)我們用主觀認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用感官經驗

我們用感官攝入資料,因爲不能捕捉所有資料,總是主觀選擇部分資料攝入。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的信念系統過濾而決定意義,憑產生的情緒、感覺停留腦裏。感官主觀、信念系統亦是主觀,所以我們無法客觀。每個人的世界在他的腦裏,像自制一副地圖,憑它去處理每一件事情。改變一個人腦裏的世界,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也會改變。

我們通過感官獲取的外界資料,有選擇性地吸收,經由信念系統過濾,並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形成主觀認知。所以,我們只聽得到我們想聽的,我們只看得到我們想看的,潛意識總是自動選擇了最佳最好。比如:喜歡誰,就總能在人堆裏一眼認出他。喜歡高個子女生,肯定會用目光鎖定高個子女生。

改變主觀認知,就改變了世界。這讓我想到一句廣告詞: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還有,九幾年的時候,我們會說:買車的事,想都不敢想。我記得,當時同事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想都不敢想,那你肯定不會有。所以,我非常認同:一個人的認知,可以決定他的高度。如果通過主觀認知給自己定了位,那你一定逾越不了。

當你先有了“做不好”的主觀思想,然後,就會無意識地去生活當中尋找、去體驗當中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我就是做不好。”所以說,主觀認知已經給自己繪製好了人生地圖。

對這兩句話也很有感觸:“純存在等於不存在”和“畢竟空”。當我陷入各種念頭的時候,我總會用一句話來提醒自己:“一切皆虛幻”,是真的,煩惱是虛幻,失敗是虛幻,一切都是“認知”惹得禍。

這句話讓我收穫到:突破認知,讓成長有效發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