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與“體”

文/快樂心

#《知己》讀書筆記#

喜歡徐文兵,是從《黃帝內經》開始。近讀徐文兵的《知己》,他從人的首講到趾,詳解人體49個部位和4種體液的運行奧祕。幫助我們瞭解身體的每個器官的功能和特性,便於瞭解健康的意義。

徐文兵講到:貴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爲貴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價值觀,貴生惜命;第二,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先認識瞭解自己的肉身、靈魂、意志、性命,才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第三是和爲貴,在天地人羣中能獨立守神,與自然和人羣和諧相處,不崩盤、不越界。


“身”和“體”是兩碼事。身指身軀、軀幹,體指肢體、分支。身是主幹,體是附着於主幹的外延分支。身是本,體是末。搞清身和體的含義不同意義很大,往大了說,事關生死。

人在年輕的時候精血充足,身有足夠甚至是多餘的氣血,自然會向四肢流動。小孩多動,青年喜奔。《黃帝內經》雲:“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氣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而到了五十歲,年過半百,就會出現動作皆衰的現象,就是老百姓說的“人老先老腿”。

“動”指腿腳發力。動的繁體字是“動”,其中“重”指腳踵,腳後跟發力,腿腳才能動起來。“作”指手指活動,手工勞作纔有了作品、作坊。胳膊發麻萎弱,手指拘急痙攣,甚至不由自主顫抖、不能自持,都是衰弱的表現。動作皆衰就是體衰,健康的人能“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奧祕在於身強促成了體健。所以“強身健體”一詞的順序很重要,先有強健的身軀,纔會有強健的肢體。

蜥蜴比人多的一體就是它的尾巴,在遇險的時候,蜥蜴可以自斷尾巴逃生。這是天賦本能,可讓它捨車保帥、舍末保本。人本來也應該一樣,所以有“毒蛇嗜手,壯士斷腕”一說。遺憾的是,現代人卻在做相反的事,捨本逐末,爲了健體不惜傷身。貪圖四肢肌肉的發達,不惜淘空已經羸弱的身軀,到健身房健體的常是這些人。


健體相對容易,因爲四肢肌肉受意識控制;健身則不易,因爲內臟不受意識支配。喫多了、便祕了,你想讓胃腸蠕動起來,但做不到;胸悶憋氣了,你想讓心臟跳得規律一些、有力一些,也做不到。你做不到,因爲你不會、不懂健身,但是有人能做到。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中醫的氣功靜坐、站樁,中國武術內家拳、氣功和印度瑜伽的修煉方法,其實解決的就是健身問題,當然也涵蓋健體和更高級的修心問題。

健身很難,要求的條件很多。首先要調整呼吸,注意節奏、頻率、深淺。現代人焦慮急躁,坐在辦公室長吁短嘆的人不少,打遊戲趕進度上氣不接下氣的人更多。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呼吸之間會有停頓,這個停頓就是“息”。這個息出不來,人就永遠不會得到休息;這個息越長,人的氣血就越充盈旺盛,能量釋放出來後行爲做事,人才有出息。

其次要調心,放棄後天的強迫意識,迴歸自然本能狀態,讓自心做主,元神出現,以恢復代償和自愈功能。再次要四肢不動,或者做特定姿態、姿勢,柔和緩慢地運動,以符合或誘發內心的活動。如果沒有調息、調心的配合,健身很容易就變成健體,打太極拳變成了做太極操,自發本能的活動變成了表演的套路,練拳不成的多,練出一身病的倒不少。

動物無知但是有覺,人不怕無知無覺、後知後覺,就怕有了先入爲主的邪念,在邪念的指引下去生活,只能是戕害自己的身心。

先恢復自知,再恢復自覺,是現代人最需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