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九芬2109:以前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

以前的孩子,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是普遍现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且,物质的普遍匮乏,使以前的孩子的需求重点还停留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

再者,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又忙于生计,根本没多少精力照顾孩子,更别提关注其心理问题了。

即便有点心理问题,也会在与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的过程中得到舒缓与释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一家两代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全家草木皆兵,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与窒息感。

况且,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孩子的心智。他们更看重自我个性、价值是否被认同与尊重。

与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需求点已上升至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级层次——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可悲的是,父母及长辈爱孩子的方式,还停留在满足其物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照顾其生活起居上。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所以,当家长的思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时,他们会有不被理解的孤独,也会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奈。

其实,孩子需要的爱很简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请你看到我,听到我。

亲们好!一天愉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