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爲什麼有意識、能思考,植物人有意識嗎,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意識的本質就是念和信念。什麼是念?什麼是信念?

首先什麼是念?念就是從人的腦海裏閃現的一切想法、念頭、思緒,我們統稱其爲念。科學家也稱其爲靈感。

無數的念頭相互組合,就變成了我們的“意識”。連續的想法、思緒就變成了思考。

念分爲長念和短念,主念和雜念,在我們心中紮了根的長念,就叫信念。

什麼是長念?主念?被我們記住,沒有忘記的想法、念頭,就是長念。

念是怎麼產生的呢?植物人還有意識嗎?

植物人沒有意識,因爲他的身體已經不能產生完整的念。無法產生思緒,喚醒意識。

人即使在睡眠之中也會產生雜亂、破碎的念,我們稱之爲夢。

人體就像一根蠟燭,意識、思緒、念就是那根火苗。

無數的念頭組成了一個個思緒,無數的思緒組成了完整的意識。

意識的根源就在於一個個念頭,就在於“念”。

“念”是如何產生的呢?會不會丟失?

人體的一切器官都會產生念,比如:眼、耳、鼻、舌、身,還有五藏六腑。

“眼、耳、鼻、舌、身、意”產生的念,人們把它叫作“五感六識”。五藏六腑產生的念,人們把它叫作“神魂意志魄”。

“神魂意志魄”,合起來一共有五個,就叫做五魄。

由於“魂”又化生成天、地、人三魂,合起來剛好有七個,它們都會產生念,就叫做“七魄念”,也叫作“七魄”。再加上三魂的特殊作用,就組合成了人類最核心的意識——叫作三魂七魄。

因此,身體就是蠟燭,三魂七魄就是燭芯,“意識”就是燭火,念就是光亮。所以植物人應該是丟失了“意識”,需要用“念”重新點燃。

健忘、老年癡呆,只是“念”丟失過快導致的。而“念”本身就是在人的腦海中不斷閃現的。科學家不也會因爲抓不住“靈感”而苦惱嗎。

人有三寶:身、心、念。身體就像渡船,“心”就是三魂,“念”就是七魄。不要因爲三魂七魄而苦惱,只需要記住人有兩樣重要的東西“心”和“念”。

什麼是念?念就是從人的腦海裏閃現的一切想法、念頭、思緒。

人的一切感知都屬於念。五感六識都是念。

眼耳鼻舌身、心肝脾腎肺,人體的這些器官、組織都會對內部或外界信息進行捕捉,然後再以“念”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讓自身獲知。但在生活中人們極易被視覺、聽覺、味覺等信息迷亂,而對更加撲朔迷離的其他信息充耳不聞。

人們往往只相信和重視視覺、聽覺等帶來的觀念、想法、念頭,而忽略內部信號。

人的一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念頭,大概都是由眼耳鼻舌身產生的。藝術家、科學家等所需要的靈感、思考,卻不是眼耳鼻舌身所產生。所以聖人、偉人、高僧、大智慧者、大毅力者,他們大多生活簡樸。他們需要減少對於五感之念的接收,增加對於神魂之念的聆聽。

眼耳鼻舌身對外界信息進行捕捉,心肝脾腎肺對內部以及外部信息進行全方位捕捉。

因此人類最全面、最可靠的念就是神念、魂念、意念、志念、魄念。

人的一生,即使是人的一天都會產生很多個念頭、想法,可謂是雜念叢生、紛至沓來。

但是同一天、同一時間,人們只能做一件事,奔着一個方向與目標前進。因此成功的人生必然首先要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與目標,然後堅定信念,相信自己,向着目標奮進。

也就是說:成功的人生只能有一個念,只能有一個主念、長念。這個主念,就是所謂的方向、目標與信念。

如果沒有方向目標就自然無法堅定信念,就很容易被外界干擾,然後變得迷茫、彷徨,甚至懷疑自己,自卑、不自信。

方向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就是那個念念不忘、日日年年不忘的主念頭。

人們對一段信息的捕捉反饋,只有三種表現形式,那就是相信、不信和懷疑。

對於一段信息,如果是不信和懷疑,人們很快就會將之拋諸腦後,忘到九霄雲外。只有相信它之後,這個念頭才能在自己心中紮根。

所以我們把這種紮根了的念頭叫作“信念”——相信之念。如果一個人沒有明確而堅定的方向與目標,也就不可能有真正而堅定的“信念”。

理想與信念往往同時出現,但現實是先有“理想”後有“信念”。

信念,自信之念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礎之念。無論幹任何事,自信都是成功的最基本條件。然後纔是智念、禮念、義念、仁念、德念、道念。也就是道德仁義禮智信,人類靈魂意識的七大層次。

人人都有神魂意志魄,都有三魂七魄,只是所處的層級不同,相信之念、自信之念是起步。

我們姑且不管神魂意志魄究竟有什麼祕密,只需記住人有三寶身、心、念。

“身”是載體、是工具,猶如渡船,省身、正身,養浩然之氣、一腔正氣,則不懼人生沉浮。

“心”是三魂,是心靜、心熱、心冷的三種狀態,它能決定你是身處天堂、地獄還是人間。

“念”是人類腦海中閃現的一切思緒、想法、念頭,可以分爲兩種:長念和短念,或者主念和雜念。

如何培育自己的長念和主念,掙脫自己的短念和雜念束縛呢?

主動掌控甚至降低五感之念對自身的影響,努力增加學識、認識、意識乃至神識,然後找到方向與目標,進而豎立信念。人生擁有“信念”足以。

“信念”可以分爲“自信”和“他信”兩種,也只有這兩種。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心了嗎》一文中就講了兩者的區別。只因爲自身、不借助外物產生的信心,叫自信;因外物而產生的信心,叫他信。“他信”不能昇華成“信念”。

中國古代自唐朝以來,“信念”喪失殆盡。宋朝無“信念”,至少缺乏戰勝外族的信念。

信念之外,還有一種僞念叫作“力念”。相信此念者,信奉以實力爲尊。

元朝、清朝,甚至明朝,乃至當今世界的很多國家都只是信奉以實力爲尊。如果人類就只是這樣,那與禽獸何異。

在自然界中獅子、老虎也是以實力爲尊。它們相信自己的實力、它們相信弱肉強食、它們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就是力念。力唸的流行,已經讓人類的靈魂降無可降。再降也許就是萬丈深淵、就是末日。

力念與信念有何區別?信念擁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也就是所謂的理想,而力念沒有。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智,失智而後信,失信而後力。

成佛者大多都發有宏願。爲什麼會發宏願?因爲宏願就是方向與目標,它是豎立信念乃至道唸的先決條件。凡人如果無法豎立“信念”,必然被雜念所左右。

力念不是主念,它只是人的本能。如果世界僅以實力爲尊,那要神魂意志魄何用?

儒家正身、佛家靜心、道家執念而行。三魂七魄就是神魂意志魄。

儒道佛三家皆是對人類靈魂意識的深層開發,推而行之,則人人皆可成爲聖人。其方法或許就在於第六識的開發。先有學識,而後提高認識、意識,甚至神識。

學識是基礎,也就是說教育是基礎,是起步。“古之建國,教學爲先”——《禮記》。

人們對一切知識的學習、吸收與總結,就叫做學識。

擁有學識之後,再結合實踐活動不斷印證謬誤,提高自己,知行合一就叫做認識。

認識的不斷反覆實踐、更新、更正,就能獲得意識。

意識的不斷積累、更正,推測、預測,就能獲得神識。

人有三寶身心念,無論是身還是心,最終都會化生爲念被自身所捕捉和感知,神魂意志魄便是人最重要的念。魂又一分爲三:天魂、地魂、人魂。合共七念,又稱七魄。

“念”和“信念”就是“意識”的本質。

道德仁義禮智信是人類之念的七大層次。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