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念?什麼是起心動念?什麼是心猿意馬?

什麼是念?什麼是起心動念?什麼是心猿意馬?

人有三寶:身、心、念。“身”就是身體,極易理解。“心”與“念”卻不易理解與把握。

其實我所說的心與念,其本身是極爲簡單的,只是大家基本都是被其複雜紛亂的表象所迷惑。以爲它們很複雜、很多變。於是就談之色變、畏之如虎。

就像一部手機,我們雖然不知道它需要多少先進的技術,卻依然可以順利地使用它。

同樣,無論心、念、人心、人性多麼複雜,只要抱持本文對於心與唸的解讀,就可輕鬆駕馭自己。

什麼是心?

心就是人的內心、心情、心態。它跟隨人們所處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也跟隨人們心情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心擁有三大本源狀態:心靜、心熱、心冷。抱持它,對於人心,你便會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感覺。

什麼是念?

念是人們腦海中閃現的一切想法、思緒、念頭。人體的所有器官都能產生念。比如:眼、耳、鼻、舌、身,心、肝、脾、腎、肺等。人的所有感覺、意識、認識都屬於念,都是念。

心也好、念也罷,人只要不是植物人,只要還有活動,就免不了“起心動念”。

所以人類的活動順序是這樣的:先是心動、然後念動、然後身動、最後行動。

人的行動表面上看是瞬間完成,實際上是有先有後的,分四步完成。這就致使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行動力表現。

人的一生,他只要還活着,還要活動,他就是在不斷的起心動念……

如果“心”沒有先動起來,那就是消極的一生。

如果“念”沒有先動起來,那就是懶散的一生。

如果“身”沒有先動起來,那就是被鞭策的一生。

起心動念是因,行動是果。人一生的行爲都離不開此理。

心有三大本源狀態:心靜、心熱、心冷。心靜便是天堂。心冷便是地獄。如何選擇,不需分辨,自然明瞭。

念分陰陽,只有兩種狀態:雜念和信念。

有依託的念、紮了根的念叫信念;沒有依託的念叫雜念。

雜念屬陽,此生彼滅,一刻不停。

信念屬陰,紮根心中,一刻不忘。

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人們“信念”的產物。

信念有七大層次:信念、智念、禮念、義念、仁念、德念、道念。

信念,也就是自信之念,是起步,是基礎。自信有自信力和他信力兩種。自信力可以豎立信念,他信力不行。

心與念都有各自的特點。用四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心猿意馬”。“意”就是意念,就是指念。古人沒有把心與念明確的分開解讀,這客觀上造成了認知與理解的困難。

“心”就像猿猴一樣,上躥下跳,左顧右盼,一刻也不得停歇。但是心需要靜,心靜纔是天堂。

“念”就像奔馬一樣,風馳電掣,喜歡縱橫馳騁,無拘無束,猶如天馬行空,一刻也不得閒。但是念需要紮根,紮根才能形成信念。

有信念、有信仰,人類才能走得更遠。很多人都有信仰,但沒有紮根,不能承受現實的考驗,又有什麼用呢?

人生無非就是:首先靜心,然後動念,動自信之念,動信念——開動信念的閘門。

心如猿猴,意念如馬,便是“心猿意馬”。意念只是唸的一種。人的千般思緒、萬般意識都是念。

人有三寶:身、心、念。

身代表人體擁有的一切器官;心與念代表靈魂。

持有這一理論,幾乎可以解答人類自身的一切謎題。包括靈魂之祕。

心屬陰,主三魂。

念屬陽,主七魄。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道德經》。

人的身體就是由天地之氣化生而來。天地之氣化生爲能量,能量通過母體吸收,轉化爲人的骨骼、臟腑與肌體。也就是老子所說的“衝氣以爲和”。

我們後天所食用的五穀雜糧也是天地之氣轉化而來。因此陰陽構成了我們的靈魂,“氣”化生成我們的身體。

所以“心”屬陰,“念”屬陽,“身”屬氣。

人生就是起心動念,先是心動、念動,而後身動、行動。心如猿猴,念如奔馬。身體便是載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