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谈诗词(一)——中国诗词发展历史与形式等概况

诗词小知识(1):中国诗词歌赋源远流长

中国诗词歌赋源远流长,约略可以分作四大时期、十个阶段:所谓先秦,是它的萌生与成熟时期。经历了绵亘数千年的原始诗歌,只可称作前艺术;文明之幕拉开,约当夏商两代逾千年,诗歌仍处于萌生状态。直到殷周之际,以迄战国末期,才开拓出《诗经》与《楚辞》两条文化史路,成熟为真正的诗词歌赋。抵春秋战国早期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基本上形成了以华语为载体的华夏文化,涌现出儒、道、屈骚不同流派的诗歌美学意识。这样便奠定了中国诗词歌赋流变史的光辉起点。

通常所说的四大时期,十个阶段是:

一、萌生与成熟——1.先秦;

二、拓展与发展——2.秦汉、3.魏晋南北朝、4.隋唐五代、5.两宋;

三、分化与深化——6.辽金元、7.明、8.清;

四、综合与融化——9.近代、10.现代。

小知识(2):《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小知识(3)《楚辞》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承袭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即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无一例外受其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楚辞》也是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由屈原及后学所作,至汉代刘向编辑成书。屈原正直,忠贞不屈,不为故俗所囿的品格都使他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小知识(4):古代诗歌的形式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一) 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

  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如辛弃疾《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四)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小知识(5)赋

(一)古赋。亦称古体赋。从体制上分为三类:骚体赋、散体大赋、小赋。骚体赋以楚辞为基本格调,一唱三叹,故也成为一切赋体之鼻祖。

   散体赋多指汉赋。汉赋中的骚体,是指在体制上模仿“楚辞”,并也有以赋而成就名篇的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

   汉代小赋多为通篇押韵的韵文。韵文小赋的句式,有的呈单一四言,隔句押韵;也有用三言、七言、六言句相杂;有的则以“楚辞”句式加四言组织全篇。小赋从内容上又分为两类:专门歌咏一个事物,称之为咏物小赋,如枚乘的《柳赋》;抒情为主的抒情言志小赋,如张衡的《归田赋》。

(二)俳赋。亦称骈赋。骈赋是在古赋基础上,发展深化出来的一种新的韵文体。特点是讲求字句上的工整对仗,音节上的轻重协调。在此之前的相当一部分古赋,已经有对仗句,如班固的《两都赋》:“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张衡的《东京赋》:“声如风游,泽从云翔”等亦偶尔出现。魏晋以后,使用对偶句逐渐多了起来,如曹植的《洛神赋》,左思的《三都赋》,陆机的《文赋》。

(三)律赋。律赋是在六朝俳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律赋在格律方面,即平仄对仗、用典方面要求更为严格,还要限韵限题。主要是为适应唐宋科举考试而产生的一种既讲究对偶,又限制用韵的新赋体。

   律赋的特点:一是讲究对偶,限定音韵;二是讲究平仄音韵和谐,以八韵为常,四平四仄。律赋一般限定字数,很少有超过四百字的。所谓限韵、次韵,就是依次将所限之韵字,押于每段句尾,所限韵字须巧妙嵌于赋的各段落中(不允许有凑韵),依次构成全赋。到了中唐时期,限韵的律赋作品大量涌现。著名诗人王起、白居易等,都是当时的律赋名家。

(四)文赋。亦称散赋。文赋的特点是:打破“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骈赋、律赋在对偶和用韵方面的限制,趋向散文化。文赋的特征:一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二是篇中也有一些对偶句,但只是出于修辞的需要。三是讲究章法气势。四是也可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句式以散句为主,亦夹有四字句、六字句。如欧阳修《秋声赋》中的“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