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有进取的文化精神


我们知道,谦虚礼让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主旨,是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因此,谦虚历来被国民视为一种美德,乃至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一条不成文的法则。

也正是因为多少年来过分地强调谦让,使我们这个民族养成了普遍的保守退让的心态,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束缚了国民的进取心。

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则是:凡事总愿观望,很少主动争取的积极意识,从而使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这种不健康的状态,不仅扼杀了个人,也扼杀了民族的宝贵的创造精神。

谦让,无疑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尤其是面临利益取舍时,能够保持真诚的谦让心态,是令人钦佩也是值得赞美的。但是,如果谦让到了虚伪而不恭的程度,那就危险了,特别是在大义面前,如果没有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一味地谦让,则只能今人觉得不可信赖。

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事事谦让只能使人陷入被动,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为什么不能树立我能做,我能做好,我一定能做好的进取精神呢?能就能,不能就不能,实事求是,真的不必虚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