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讀《生活中的金融學》書稿,筆記如下

讀《生活中的金融學》書稿,記於2023年2月23日 23:26

1、摘抄一句

“金融本質上,是人類發明出來,追逐更好生活的一種工具。對於想在生活中管理風險,在工作中創造價值,在愛情中走得長遠的人來說,金融是一個很好的思維嚮導。”

2、於生活

投資中最重要的策略是【避險】。首先得確保自己留在牌桌上,纔有可能看見希望,看到未來。

對於風險的管理,把它降低到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其實也就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追求確定性;也就是多做大概率性的事件,少做小概率性事件;也就是知道哪裏會死,就別去那裏。

1⃣️每個人都有的資本是【時間】和【精力】,這些資本在人生早期,應該分散投資,觀察在哪個領域的收益率更高,然後再去下重注;

2⃣️在人際關係上,明確一個參考,在做資產組合的時候,多加一個投資標的時,儘量去選擇與現有資產關聯性不大的資產,最好是毫無關係。

切換到人際關係上,正常情況下,交流的人都是同行業、同圈層的人,應該儘量向外拓展。開拓人脈是一方面,我認爲更重要的是拓寬自己的眼界、思想,不要陷入信息繭房,要不斷豐富自己。聽過一個說法,說人開始老,是從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的時候!

對於以上,有一點困惑:

人生初期分散投資理論上是好的,但現實中會遭遇困境。

以我自身經歷體會而言,是暗合書中這個觀點的。之前對自己的規劃是,30歲之前多做嘗試,找到30以後要幾十年從事的行業。

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校實習加畢業,七年左右的時間,嘗試過幾個行業,到目前年近三十歲,算是初步找到了目標行業。

但很現實的問題在於:這七年,我嘗試了不少,工作中的軟技能磨練的還算好,比如溝通、抗壓等;但硬性技能,卻感覺是什麼也沒積累。關鍵在於,後者纔是生存的根基。

所以就導致,目前較難切入到目標行業,就聯繫到昨天說的“你是什麼專業?”“你有幾年相關經驗?”

我現在,就正在承擔着這個選擇的後果,暫未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3、於工作

如果你帶來的收益,能夠滿足別人的預期,那就是會被高看一眼。類似於浪子回頭。

如果你帶來的收益,不能滿足別人的預期,那就是會減少一些印象分。類似於晚節不保。

如果說,能持續滿足、超出別人的預期,那就是會越來越信任你。

如果說,一直是失望,是對你一次次的減分,那就是會出局。

與人打交道都是這樣,對領導是,對朋友是,對愛人也是。

此處補充一點體會:

在與人溝通時,降低別人對自己的預期,比如主動暴露自己的弱點,這樣每一次自己有超出他預期的時候,是一個不斷加分的過程,會逐漸認爲你是個靠譜的人。

牛人,就是能夠持續,帶來超出預期的收益。然後有兩種學習方法可以補充:

1⃣️隨機性學習:隨時隨地的,針對手頭的信息進行更深的思考、更多的追問。效率會更高。

2⃣️系統性學習:專門拿出時間,付出額外的金錢成本,對某領域系統化加強。比如考研。

此處補充一個例證:

例如學者治學,之前讀《南渡北歸》時發現的。那時的大學者,戰爭未起時,資料查閱方便,則是細細考證,論點必有依據;戰爭起時,被迫流亡,則手頭有什麼資料,便研究什麼問題。這種治學態度,是應當思考學習的。

總結:

於我而言,梳理目前對自身的認識:

1⃣️專業能力不足,缺乏立身之基,少立身之才

2⃣️金融學科中,對風險的管理,對收益率和成本的認識,對可持續性的思考,是應該結合現狀想一想的

基於這樣的情況下,應做的是理清自己手頭有的,去靠近我想要的。

在進入行業前,能做的是,瞭解行業崗位所需要的(已初步瞭解);然後應該模擬實踐,儘量產出最小可行性產品,以作證明(有想法,但未行動)。在進入行業之後,要更加投入的學習,才能開始快速積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