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牛、孺子牛還是拓荒牛?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在深南大道的深圳市委門口,有一座重4噸、長5.6米、高2米、基座高1.2米,以花崗石爲基座的大型雄牛銅雕。這頭健壯的雄牛全身緊繃,呈現出具有張力的肌肉線條,牛頭抵向前面,四腿用力後蹬,牛身呈現出竭盡全力的負重狀。牛的後面是一堆盤根錯節的老樹根,一部分已被拉起,剩餘部分仍深深地紮在地下。整座銅雕的造型呈現出埋頭苦幹、開拓進取、奮力向前的勁頭,被譽爲深圳精神的象徵。關於這座銅雕的名字卻衆說紛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

1. 藝術家稱它爲“開荒牛”

這座銅雕的創造者是廣州美術學院的潘鶴教授。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當時的深圳市委找到潘鶴教授,請他爲特區做一件標誌性的雕塑。潘鶴深思熟慮後提出要做一頭“牛”。他說“因爲我們這一代人與牛很有緣分,開始是俯首甘爲孺子牛,新中國成立後做了‘牛鬼蛇神’,現在國家荒蕪了,要重新開荒了,責任落在我們身上,就做開荒牛。”

潘鶴教授在關外寶安縣辦事的時候,偶然看到兩塊老樹根,頓生靈感——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將中國的封建大樹砍掉了,但是樹根還在,搞特區就是要“墾荒”,要拔掉這些“劣根”。如果在“開荒牛”的後面再加上這個樹根,正好意味着“特區”幹部要剷除舊根,把封建意識、小農意識、保守思想和官僚作風連根拔起。潘鶴在市委招待所住了幾天,向市領導提出具體的方案,經過與市領導同意,《開荒牛》的方案就這樣敲定了。

當《開荒牛》的製作預算出來後,深圳市財政局的一位領導不理解做頭假牛爲什麼要這麼多錢,預算沒有批下來。潘鶴教授只好自己墊資,開始了工作。這位領導自認爲負責任,但梁湘知道後,批評他思想落後,將其調離了原崗位,《開荒牛》的經費這才得以落實。這個故事意味深長,我們很難苛求這位官員,因爲他以前沒有經歷過城市雕塑這種全新的事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人們對新事物的思想認識和觀念。

1984年,銅雕《開荒牛——獻給深圳特區》獲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金質獎。目前,這個作品藏於中國美術館。

2.官方和主流媒體稱它爲“孺子牛”

對於《開荒牛》這個名字,當時就有人提出疑問:“我們將來開完荒到底還要不要做牛呢?”梁湘說:“牛肯定是要做的,人民公僕就是人民的牛,人民的孺子牛。”於是,經過深圳市委領導班子討論後,便將《開荒牛》的名字改爲《孺子牛》,取“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意思,並將“孺子牛”三個字刻在了雕塑的基座上作爲作品名。從此,深圳官方和主流媒體都稱它爲“孺子牛”。

這座銅雕的重大意義,開始時很多人都不懂。直至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來深圳時,看到這個雕塑並表現出非常的感動,讀懂了藝術家的用心,她說《孺子牛》不僅是深圳特區的標誌,也是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標誌。這才讓這座銅雕留存至今,並逐漸深入人心。

1984年12月,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來深圳參觀。她看到這座雕塑後非常喜歡,深深地被這座銅雕吸引了。當時市委安排了一次會議,大家都在會議室等候她,老是不見她來。原來她在樓下一個人看雕像。她專門把參加會議的同志在開會前召集到《孺子牛》雕塑前合影。她對大家說:“‘孺子牛’精神不僅僅是特區的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她語重心長地對深圳市委市政府負責人說:我在市政府門口看到一條雕像的牛,叫孺子牛,這代表了同志們的工作精神和意志,代表了同志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20世紀90年代,厲有爲曾擔任深圳市委書記。他退休以後寫過一首題爲《血路》的詩:“風口浪尖弄潮頭,改革必伴熱血流。血路殺得傷遍體,夕陽染紅孺子牛。”在這裏,《孺子牛》不僅是深圳市委大院內的銅雕,也成爲深圳特區“拓荒者”的精神象徵。這首詩形象地表現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後的二十年,主政深圳的官員特有的心理感受。

1999年,深圳市委決定把《孺子牛》雕像搬遷到市委門口。因爲太多市民想要進去市委大院和《孺子牛》合影,所以決定將銅雕整體遷到了市委大院大門口外的花壇上。同時,市委大院圍牆後退10米,爲市民再獻出一塊綠地,方便羣衆、遊客和《孺子牛》合影拍照。雕像放置地點的變化,呈現出深圳城市空間不斷開放、雕塑藝術走向公衆的過程,也反映了公共藝術的民主化進程。

3. 普通市民稱它爲“拓荒牛”

現在,“開荒牛”銅雕已經成爲深圳的城市象徵,成爲深圳人“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精神象徵。

然而,深圳的大部分普通市民,既不像藝術家那麼瞭解這座雕像的創作歷史,也沒有接受官方賦予這座雕像的名字,而是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親切地稱它爲“拓荒牛”。“孺子牛”更側重於道德形象方面,而“拓荒牛”更能傳達一種敢闖敢幹、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深圳特區精神,因爲它也更能在深圳獲得廣大普通市民的認同。

20世紀80、9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的創業者們像“拓荒牛”一樣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任勞任怨,無私奉獻。“開拓創新”被視爲“拓荒牛精神”最出彩的內容,也是深圳精神最珍貴的財富。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初調來深圳經濟特區“墾荒”的幹部,還是奉命建設深圳特區的兩萬基建工程兵,都是“拓荒牛精神”的代表。

如今,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已經有40多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努力建設成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要繼續發揚“拓荒牛精神”,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爭創佳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