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終於把魯迅的《狂人日記》啃完了,這本書中間很多節選段落,比如祥林嫂、許三多、閏土等相關精彩文章片段,都在學生時代深度學習剖析過。

實話實說,倘若沒有之前老師解讀分析的時代背景鋪墊,單獨從這本書的故事上來看,色彩是灰暗的,讀起來會很煎熬。

但這本書,我仍然覺得可讀性很強,主要有三個方面:

1、學習如何共情。比如寫人情冷暖,他這樣表達: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爲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這句話我讀完,不僅立馬就get了他要表達的人情冷暖,還自動帶入角色,產生非常強烈的情緒共鳴。

還有這段話:喫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喫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喫人的人的兄弟。

讀到這裏,我淚目了,好悲壯,好形象,當時的背景與人民所處的社會環境,就在這短短几句話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就算我們沒有經歷過,卻也能通過想象去感受他們那時候的絕望、無助與痛苦。

2、學習苦中作樂。魯迅筆下的人物,常常都在很艱苦的環境裏掙扎着活,如果通篇都如此,就會很喪很壓抑,所以他常常非常幽默風趣,且很有童心,純粹又可愛。

比如他寫願望得到滿足以後的心情: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感覺他好溫柔,用孩子般稚嫩的語氣,去表達開心。

3、學習他對熱愛之事的熱忱。

文章的附錄,記錄的是魯迅年譜,對他生平的一些事情進行記錄,我讀後非常震驚,於是就去查了一下他這一生寫了1000萬字,其中著作達到600萬字,勘校和書信爲400萬字。

說實話,真的很鼓舞到我。

我竟然日更讀書筆記才一週,就想要放棄?真的很汗顏。再三反思以後,我對自己有了三點要求:

第一點,不要輕易去確定行動計劃。

成年人的時間都很緊,且時常還會因爲臨時安排而被打斷,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爲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以後但凡開啓一個新習慣,至少要以養成21天的好習慣的科學時間去要求自己。

第二點,不要把成長與外界相比較。

在嘗試一件新事物的時候,我們很難不通過網絡去了解外相關信息,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可以得到更全的信息,壞處則是容易被網絡信息影響,對自己的成長或判斷失真。

在開始階段,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嘗試,而不是去盯那些成功人士的光環,少給自己灌毒雞湯,哪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第三點,適當時間留白,當自己的行程滿滿當當的時候,人就容易陷入機械化生活模式,少了靈氣和對生命的感知能力,漸漸就會對熱愛事情興趣。

要想長期保持熱愛,需要在日常安排中,留一些空間給自己。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想要嘗試一件新事物,首先要明白,不管如何艱難,至少堅持21天,在這個過程中只與自己做比較,避免被外界影響,與此同時,要給生活留出時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