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去图书馆

今天结束兼职,不必早起,一直睡到无聊才从军绿色的睡袋里钻出来,看着墙上清新的绿窗(幕布),逼真得好像有树叶和月季的味道。六米长的星星灯挂在窗上,照亮了没有阳光的森林。我洗了头洗了澡,刮了胡子眉毛,换下一身脏衣服,穿上一身绿,带上书和iPad,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享受路上的风与阳光,路过高楼与河流,各色的人与大树。“扑腾”一只黑色的小鸟落在路边,它的羽毛光滑柔顺,闪闪发光。我的脚步没有停留,踏着青绿色的自行车,穿着橄榄绿的冲锋衣内胆和灰绿的工装裤,袜子和单肩包都是蓝绿色。一切如此和谐,好像刚从森林里出来。骑到一片草坪,啃着一块红糖饼丢进绿色垃圾桶,走进图书馆,连自习室的隔板都是淡绿色,听着《the winner is》(出自我最爱的电影《阳光小美女》)任凭灵魂在大草原上游荡,the winner is yourself.

一直觉得图书馆是希望的象征,因为这里放得下安静的书桌,容得下渴望知识与智慧的灵魂。骑车去图书馆,对我来说是一场重新洗礼灵魂的神圣仪式。这个过程总让我想起《返老还童》中本杰明留给女儿的遗书:

我希望 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 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 你能体验从未有过的情感

我希望 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 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 你有勇气

重头再来


我翻着一部《摄影笔记》,书上说

摄影真正难的就是:“到达并发现某个场景。”这需要你有能力到达,也需要你有阅历去发现。

我想起第一份按快门按到手抽筋的摄影师工作,想起学生时代的午后翻开摄影杂志看到那些照片时的欣喜,想起小时候用眼睛当快门拍照……或许只有千帆过尽后才能静下心来去发现,去到达,某个永恒的瞬间。

其实摄影和绘画、文字、音乐一样,都是一个载体,一个将创作者的思想或意图传达给读者(观众、听众)的载体。简单地说就是,此时此刻我看到了某个场景,我心生感触,然后将其拍摄下来。等你看到我拍摄的这张照片时,你也会有我当时的感触。

人们都需要一个载体去表达,去创造,以流动心中的能量。如果无法流动起来,于人于己,都将是一场灾难。心里装的东西出去了才能流进来新的,此刻我脑袋空空,源源不断。

日落西山的金光披在我身上,小憩的人儿慢慢苏醒,陆续散场。我照旧是骑着一辆青绿色的自行车,不知是不是同一辆。只是这一辆在蓝色的车海里如此显眼,显得格格不入。它被我骑走了,我们如此和谐,穿梭在金光大道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