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還是不生?

2023年2月23日  星期四  晴

現代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非常重視教育,許多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樣的受教育權利,都有着高學歷,不過,也產生了不少的女性主義者,她們的共同點就是這輩子不想要結婚、也不想要生孩子。

我們這代人大多是接受不了這種觀念的,我們對自己孩子的預期是將來要結婚、生孩子。如果我們的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估計兩代人之間就會產生很多矛盾,有很多痛苦的撕扯,可能會發生一場場鬥爭。到了一定年齡就要結婚、生孩子,是我們的這個社會對女人的一個默認。

不過,長期以來育兒的沉重負擔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女性身上。作爲母親,女性往往在工作和育兒的夾縫中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因此,社會上有了一種反育的聲音:不育保平安,傻子才養娃。生養過孩子的我非常理解這種立場,但我同時想說我們也應該更加尊重選擇生育的女性,她們爲社會的發展,爲人類的繁衍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現在生育率急劇下降,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如果任其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國家將會後繼無人,發展乏力,將來又如何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呢?實際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肩負着傳承家族血脈的使命和重任。

雖然生育率是一串數字,但生育卻是一系列生活瑣碎的總和。在一個個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無奈、辛酸和利弊權衡。

特別是大城市化的進程,加速瓦解了熟人社會、家庭宗族。社會進入“原子化”。人和人之間血緣的連接稀薄淡漠,家庭越發小規模化、抗風險能力低,大家的不安全感加劇,生育的意願自然也降低。

同時,大城市的高房價、長通勤和高科技都是天然避孕藥。高房價擡高了生活成本,房子不夠住,自然不敢多生。也無法接父母同住幫忙帶看小孩,降低了生育意願。高房價讓人996拼命工作、爲了便宜點的房價不得不搬至遠郊,從而導致了過長的通勤時間。

更重要的是當下的科技早已從“自動”走向“智能”,虛擬與現實日漸交融不可分割。人們在“元宇宙”裏炒房,購買仿真性愛機器人,沉溺於虛擬遊戲等等。人們在虛擬世界裏可以結婚、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何必還要在現實社會里因爲生育孩子而受苦受罪呢?

在智能生活中,我們越來越習慣被大數據推送喜好,在網絡遊戲中獲得成長,在“點擊量”“點贊”中獲得滿足,每個人只看自己想看到的,聽自己願意聽的,越來越自戀,越來越狹隘,久之越發容不下不同之人、不同之物。人們都在精美的烏托邦中孤獨又自戀的生活。這導致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

當然,生孩子首先不是爲了任何人,不是替別人生的,不是爲了完成任務,而是爲自己年邁的時候找一個精神寄託,同時在病痛的時候能有自己親人的照料,就會感到非常溫暖。於是,很多的女性會自主選擇養育孩子,並從中獲得了快樂和意義。

當然,只有當人的生命是有尊嚴的,可能幸福的,我們纔有最基本的理由把一個孩子帶來這個世界。而生育真正能夠成爲促進女性自由和幸福的選擇,而不是女性的陷阱和囚籠,這依賴於整個社會共同承擔起育兒的責任,包括公共資源的配套,職場對育兒的支持和家庭內的平等勞動分工。

同時要努力地去構建一個支持女性生育的社會環境:比如要求生育健康的保障,育兒假,經濟上可以承擔的育兒日託服務等,這樣女人才願意生孩子。

現在,男人可以輕鬆擁有事業、家庭和孩子,但對女人來說卻很難。女人常常被迫在事業和家庭中間二選一。目前還不存在完全平等的異性戀婚姻和育兒分工。調查顯示,一旦生了孩子還是女人帶孩子多,也有一些男方做得多的情況,那都是極個別的。同時,女人還要從事大量家務活兒。因爲很多男人認爲生養孩子這事就是你女人該做的。

現實生活中衆多女性疲於生育和照料,睡眠不足、沒有娛樂、沒有追求個人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要超越男性中心的理想生活觀,我們既要改變這些社會制度性不公,也需要去創造一個讓生育女性依然可能自由的世界,讓她們也可以舒展生活、追求事業、感受到快樂且生氣勃勃的世界。

這樣的世界要求男性普遍參與照料孩子等家庭勞動,理解孩子對關愛的需求,既掌握照護的細枝末節的技能,比如給嬰兒換尿布、餵奶、拍嗝、哄睡等等,又能跟人產生深度的情感連接。

換句話說,這樣的世界要求傳統的男人變得更像現在的女人,具有健全的情感和關懷責任感,而不是讓現在的女人都擺脫生育和照料變得更像傳統的男人。男性、社會和女性一起分擔育兒的責任。

生育確實具有無比重要的社會功能,包括勞動力的更新、社會的穩定繁榮、代際交替的平穩等等。既然社會享受了女性生育的種種好處,出於公平的角度,社會方方面面都應共同承擔起生育的相關成本,包括女性的生殖健康、員工因生育而帶來的事業暫停或放緩、以及對下一代的照料和教育成本。

只有做到了這個,社會纔不是把女性僅僅當作生育工具,而是也同時把她們當作主體,尊重她們的意願,並保護她們的利益。這樣女人才有意願生孩子,我們社會的生育率也纔有可能回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