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私”的中西之辨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讀書,整理讀書筆記如下:

我國宗法社會的私慾以“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爲準則,卻遠離西方近代個人主義“人不靠已、天誅地滅”的價值準則。相反,在我國宗法時代盛行的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價值觀,這是一種人身依附性的價值觀,與西方近代“自我救贖”“自助者天助”的價值觀是背道而馳的。

我國源於宗法時代的“私”的概念,與通常被我們譯爲“私”的西方語言中private一詞的含義,也有常爲人所忽略的重大區別。古漢語的“私”在金文中作“厶”,據考證原爲生殖器之形;而private源出拉丁語privatim,其詞根意義爲獨特的、另外的、個體、個性等等,其轉義爲獨立的、非官方的、非權勢的、民間的、平民的等等。

可見,中國宗法文化中的“私”強調私慾,而西方古典文化的privatim強調個體與權利。由此產生中西人們對有關“私”的許多概念理解相差很遠。如“私法”這一概念在中國人聽來,往往聯想起私設公堂、爲所欲爲之類,但在西方“私法”與民法基本同義,指的同排除了統治一服從關係的平等權利主體間的關係規範。又如兩晉南北朝時門閥世族倚勢封山佔水的風氣,往往被我國學者用以證明“大土地所有制”高度發達,但從private的概念來看,這種“權力捉弄財產”的現象恰恰只能說明私有制極不發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