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最减负

梁实秋最喜欢线装书,单是书的样子就能给他一种莫名的开心,这种对书的喜欢是由心底而发的。

当然真正让他感到不舍得的是书的内容。

木心说,每天都要读点书。

很多人都有读书的习惯,有的会坚持每天睡觉前看两页书,无论怎么忙怎么累都不错过阅读时间。

网络深入到当下生活,很多人在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的还失去了书写能力。

所实体书捧在手里阅读和看电子书是不一样的,和听书也不一样。就像中医一定是要把病人来到眼前,望闻问切一番,才能够对症下药,要不然,远程录一段像发给医生,然后就开方子,这多高效。

但能这样做吗?

记得我小学时,老师让我们学习汉字,写作文,都是从不停地写,不停地抄课文开始。

如果有条件,用毛笔写字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

毛笔的字用的是气,并不是力,运笔过程中锻炼我们的呼吸,凝神聚力,也有通神的效果。

阅读、写字,一笔一画都会让我们和神建立一种联系,通神便会产生悦。

有的则会从吸烟、喝酒、飙车等,甚至其它违法行为中获得通神的效果,这样远没有读书写字来得健康、文雅、有文化,最重要的是长久。

有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吃,喝,色欲,权利,金钱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与别人分享。

但文化不同。

文化是要分享的。

你的作品够精彩,你的创作有传播度等,这种收获与成就感是长久的,而且是长期的。

所以,把精力用在文化,用在精神享受上,是最划算的时间花费方式。

古往今来,那些不可一世的权贵给世人留下了什么呢?

一江春水付东流。

而能够传世久远的无一例外的是智慧结晶,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总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间里接触到传统文化。而一旦接触,这种潜藏在体内的文化基因就会被激活,一发不可收拾,便会走上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之路。

而中国元素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扎根生长,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地输出文化,这是文化本身的魅力与生长力。

古人的智慧结晶与天道相符,自然会与天地长存,这大概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吧。

一部《道德经》概括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发展,如何经营,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

而《皇帝内经》里有着养生之道,有着健康生存之道。

只要我们打开了这里的智慧之门,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便会立刻觉得生活是如此的轻松,如此的洒脱。

不用追求昂贵的羊奶,牛肉,维生素,维它命等,不用什么医美、整形,只要应四时生活,忠于身体的喜好与反应,不被现代商业、西方资本裹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