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春秋還是百歲人生?

這次回鄉過年,除了家人團聚之外,主要是我了看望三年沒見面的爺爺奶奶;正好今年他們到我家過年,七天假期轉瞬即逝,也讓我感概萬千。

奶奶七十八,爺爺八十六了,再加上這三年疫情的反覆折騰,二老的身體是越來越弱;爺爺記憶力不太好,走路還行,奶奶記憶力不錯,但走路費勁。恰逢過年也見了弟弟家的閨女,看着日薄西山的老人,再看到過完1週年的小孩;頓時感到,生命就是這樣的輪迴。無論是百歲人生還是幾十春秋,生命的最基礎的意義在於現世生存與代代相傳。

老人垂暮,已到弱能甚至即將到失能的階段;再看孩童,生機勃勃,精氣神十足,對於孩子來說,一切都是嶄新的。舊生命的行將就木,新生命的朝氣蓬勃,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到了這個階段的老人,已經沒什麼指望了,只是後輩的牽掛和心理寄託;有老人在,兒孫們都有相聚的理由。但孩子最大的特徵,就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會學習,會成長,孩子的每一天都會有新的變化,我們都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看過這麼一則消息:人活到50歲的概率是92%,到60歲的概率是83%,到70歲的概率是44%,到80歲的概率是18%,到90歲的概率是1%,90歲以上的概率是0.6%;你打算怎麼活,又能活多久呢?

落紅深處有冷暖,世事滄桑也尋常。來日並不方長!中國人活着的時候注重生,並不關注死,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和準備;死了就死了,從不提前安排有儀式感的死。

在中國,很多人都認爲生死是二件最大的事,別無其他;但中國人卻本能地逃避談論死的話題,諱莫如深。在生死兩端之間,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去做,有許多故事要發生,有許多困難要戰勝,有許多災難會降臨,有許多記憶要珍藏......現實中,沒有多少人去主動求死,但很多人在作死;沒有幾個人不想生活,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我們絕大多數人往往在生死兩端之間,柴米油鹽、愛恨情仇、功名利祿、是非成敗,不斷糾結、苦苦掙扎、起起伏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無論是幾十春秋還是百年人生,看似短暫或漫長,在時間長河裏都是彈指一揮間。人,萬物之靈,也同樣活在自然規律和生命週期之中;又有幾人能超越週期或超脫生死呢?山重山,水重水,離人胭脂,幾許惆悵年華;塵歸塵,土歸土,及盡繁華,不過一掬細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