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野外(续五,简牍725)

对于动物来说,植物世界就是大地,也是在遭受人迫害的时候,可以躲避,可以远距离迁徙的庇护所。这如同庄稼之于泥土,植物之于大地。

人类为何对部分动物憎恶,如喜欢夜里叼鸡的黄鼠狼、擒拿圈羊的狼、下平原的老虎,并组织猎户对其赶尽杀绝,除了满足人类自身肉食不足以外,是因为它们的德性或德行有问题。范浚先生在诗歌《杂兴》五首第二首中,对枭去荆楚远飞到吴地的行为举止进行讽刺。他认为只要你不改变自己的德性,不纠正自己的德行,到任何地方都会受到人的诅咒。吴地如此,京地也如此。《陆玑疏》自关而西,为枭为流离。其子适长大,还食其母。流同鹠。故张奂云:鹠𫛽食母。鹠𫛽即枭。古人通常把枭头悬挂在树上示众。

但从动物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天灾或人压制了植物的生存空间,让植物世界零零落落,掐断了食物链条,大型的食肉动物没有生存的环境没有可以捕捉的小动物,才下平原入村落闯家园伤害到人、家畜和家禽的。

而今从维护绿色生态环境出发,继续大力弘扬种树植绿精神,继续改善植物世界,不轻易葬送食物链,我想,就像珍稀鸟类在江南将不断地回归不断地聚集不断地繁衍,其它动物也将会日益增多。那时候,我们将彻底告别各种大大小小的“动物园“,天真无邪的孩子可以见到大小动物在平原、草原上悠闲的散步,而动物呢也不必在植物世界里躲着藏着,想必它们那凶残的德性也渐渐地得到转化,暴力的行为也将慢慢地得到了位移。

如果是那样,一个和平、大同的世界才真正被大小动植物们所拥有,温煦的阳光也将普照全球每一个角落。(完)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2月24日早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