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遊天下(664)瀘定橋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越過岷山抵達甘肅,長征迎來勝利的曙光,毛澤東回首闖過的千難萬險,滿懷豪情地寫下那首著名的七律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主席在詩裏點到幾處最爲緊要的艱難險阻,其中的“大渡橋橫鐵索寒”指的就有飛奪瀘定橋之戰。這場戰鬥雖然僅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規模不大,但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戰略意義,因爲由此打開了紅軍北上的通道,徹底粉碎了蔣介石欲將毛澤東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而這座橋樑當初修建時,同樣影響深遠。

    大渡河古稱“沫水”,是橫亙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之間的一條天塹,爲了鞏固清王朝的完整統一,1705年康熙帝下令建造一座跨河大橋。此橋全長103米,寬3米,由13根粗大的鐵鏈支撐,上面鋪有木板,人、車均可通行。在當時簡陋的施工條件下,完成如此宏偉工程,可謂是史無前例。橋樑竣工時,康熙欣然爲其題名“瀘定橋”,其實他將“沫水”誤以爲是“瀘水”了。但天子無錯,當地也便得名瀘定縣。

    230多年後,瀘定橋再次引起世人的矚目。紅軍在長征途中,於1935年5月29日抵達瀘定橋西側,而國民黨軍隊已提前一天佔領了東橋頭堡,並拆除了橋上的木板。我軍抽調出22名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組成突擊隊,他們手持駁殼槍、腰別手榴彈攀着鐵索衝向對岸,身後的戰友迅速鋪設橋板,而大部隊則用火力壓制敵軍。國民黨兵又開始在橋頭放火,妄圖阻止紅軍戰士的前進。當突擊隊接近岸邊時,隊長大喝一聲便帶頭衝進火海,敵營完全被這視死如歸的氣勢所嚇倒,迅速土崩瓦解潰不成軍。

    當時,22名勇士中有4人犧牲,而由於戰事緊張,部隊沒有記錄下突擊隊員的姓名。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追尋到部分人員的名字,可仍有10人至今未能確定身份。他們雖然沒有留下英名,但他們大無畏的雄姿卻鐫刻在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上,滔滔大渡河也晝夜不息地爲其唱誦着讚歌。

    瀘定橋現已闢爲旅遊景區,人們小心翼翼地登上鐵索橋,俯視腳下波濤洶湧的江水,都不免心驚膽戰兩腿發軟,更不可想象當年紅軍戰士是如何冒着炮火攀索過橋的。而河畔的清代石碑非常耐人尋味,上面除了記述建橋過程的碑文,碑額還刻有康熙帝御筆親題的“一統山河”四個字。或許,冥冥之中封建帝王早就預言了紅軍的光明前景,不禁令人稱奇。

      但真正振奮人心的還是毛主席激情澎湃的詩詞,荊棘坎坷在他老人家眼裏不過是小小的泥丸,“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偉人振聾發聵的論斷令國人充滿豪情,充滿戰勝所有困苦的自信。無論我們現在面臨多麼兇險的國際環境,只要回想起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內心便會升騰起“只等閒”般的坦然,勝利終會屬於我們,華夏兒女也必將能夠“盡開顏”。

    2023.2.2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