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人口政策演變讀書筆記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讀書,整理讀書筆記如下:

從外來人口政策演變的經驗來看,法律規定因不同時期的不同社會客觀條件變化所產生的反應,並不是長時段之前就根深蒂固存在的,由於社會現實的變化——工業化與城市化背景下糧食的需求與供給在城鄉間的失衡——致使在希望完成基本工業化這一宏大目標的中國,城鎮與鄉村被迫成爲對立的二元,建造出了一個不均衡的城鄉二元結構。

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不均衡的社會服務體系又將不同的城鎮人口區隔成不同的等級,佔有優勢資源地位的巨型城市,承載了高質量的公共資源,但這一公共資源又是供應不足的,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至今都難以達到供需平衡,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同樣不可能提供給需要它的每一個居民,外來人口作爲一個戶籍概念因而被確定下來。這實質上是社會資源配置需求所導致的一個無奈之舉。

這一無奈之舉在漫長歲月的不斷演化過程中,逐漸變得深刻與複雜,當一紙戶口成爲人們出生、入學、工作、養老甚至死亡的重要資源時,它就從一箇中性的、非競爭性的制度安排變成了一個界定不同利益人羣的區隔方式,不同的戶籍代表了先住者與“外來人口”之間的利益分配,所以不同時期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與行動都不得不考慮不同羣體對於這一問題的利益取向與認識。

改革的本質是利益再分配。人們在不同時期對於“外來人口”的認識變化導致了政策的變化,而導致人們在不同時期產生不同認識的原因,實際上是利益取向的變化。從最初把外來人口視爲“盲流”,到需要勞動力進一步發展經濟而將他們視爲“暫住者”,再到發現如果不給予外來者本地人身份則本地的發展將不可持續,進而通過積分人戶使得人才能夠留在本地,直至認識到城市並不是只需要高精尖人才,同樣需要基礎行業的城市服務者與勞動者時,社會服務均等化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這樣的認識過程與利益羣體在不同時期的利益取向理所當然是一致的。在這一過程中,“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在不同的社會階段凝聚出的一個個共識,就體現在不同時期的外來人口政策中,可以說外來人口政策的迭代,實際上是社會各階層對於人應該如何在城市生活的階段共識的不斷迭代。在這一過程中,學者的認識也漸漸擺脫城市一農村二元對立的思維,將城市外來人口、農村向城市的移民,作爲一種社會發展方式來看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