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絮语

加入新网师已有月余了,依然还没找到感觉,或许是我的活跃度不够,参与度太低,没有像其他学友那样,每天早晨打开小程序去读小伙伴们热气腾腾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后朝气蓬勃的力量,依然停留在自说自话上,连打卡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猛然惊醒,不对!这跟我加愿意加入新网师的初心背道而驰了!

我就是想找到一个学习或生命的共同体,浸润其中,雕琢自我,对抗庸常,摆脱倦怠的呀?

我到底怎么了?

静下心来反思才发现,还是因为读的太少,摘录的不够,没有留下相应的痕迹。

找到问题,那就赶紧行动。

加班到很晚,匆匆接回老大,回到家,简单用过晚饭,检查完老二的作业,陪他洗刷、亲子阅读还不到5分钟,小家伙儿已经酣然入睡。

好吧,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我的了,同时开读的三本书已经有两天不曾“触摸”了,他们一定用独有幽怨语气对我发信号了呢。只是迟钝又倦怠的我不曾收到而已。

还是打开吧,哪怕读上三五页,至少有进展不是?不怕慢就怕站。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事的影响会更大,《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如是说。因为塑造你生活的不是偶然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一贯在坚持做的事。

三五页书也就是几分钟就可以读完,再加上批注的时间,在一天的24小时里的占比,也是小得几乎可以忽略掉。那为什么不坚持读书三五页、记录三五行呢?这可不单单是“多收了三五斗”那么简单的。小小的举措会赶走每日的空虚,小小的积累天长日久后必会收到丰厚的回报。

下面,就做一回“文字的搬运工”吧:

1.用嘴说过的话,随风飘散;
用笔记录的文字,永不褪色。

我从来都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不仅能留下生命里的痕迹,也能雕刻出不平凡的生命。记录,能让思维有序,让认知升级。

记录就是一种省察,未经省察的日子,不值得过。

就像我记录下上面的这段文字,因为喜欢,所以印象深刻,久而久之,他山之石就能攻玉。

从记录中找寻生命的真正意义,让意义变得有条理,用文字记录日常,相当于梳理和反思,“雨刮器”一样的让日子变得通达豁亮。

瞧这个“雨刮器”的比方,多形象生动。工作、生活、家庭中会有精彩的瞬间,糟心的困惑,难以言说的无奈……,记下来,为生命留痕,让日子通亮——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在目(聂鲁达语)

有多少苦乐就有多少种活法,有多少变化太阳都会升起落下。(《人世间》)

有些遇见,仅一次便终生难忘。就像下面这段精彩的原创诗,只读一遍,就挪不开眼睛——

王金祥老师在他的年度叙事中记下的原创词《长相思》:

“春一程,秋一程,学在网师卓越行,尺码聚相同。 起五更,睡三更,幸福完整梦中成,从此无霓虹”

真真是道出了我的心声。

2.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人以群分,各有圈层。心中有标,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远方有诗。

这就是疯狂式学习的标配和美好愿景。

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越早有这样的认知,学得越有力量,效率越高,前景也更光明。

比如自驱式的学习,就是源于自己真正的成长需要,能够消除职业倦怠,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3.不能一味的陶醉于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和努力,应把文章和论文写在教育的大地上,应过好自己的生活,应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这段话直接击中了我的心,也是我主动想参与教师的专业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发心。

我相信,岁月为证,读书为帆,定能趟过成长这条河,奔向明亮那方。

唯有keep reading,更易改变认知,随之,认识问题的角度,宽度和深度都会发生改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随之变化。

每天清晨,翻开一本书,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清新的空气时时滋养生命,在内心燃烧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

4.抓住职业生涯里的幸福
做教师最幸福的莫过于——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树立最欣赏的教育理想;走出教学误区,摆脱职业倦怠;享受过程,打破瓶颈;自我觉醒,走向卓越。

这是刘祥老师在《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中告诉我们的,仔细想来,从事这份职业,真的是赚大发了。

他还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需要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归零,然后才能重新出发,因为只有不断上路,才能让活过的每一天都无限丰盈。

若长时间不读书,就容易拒绝心灵的成长,自然也就封闭了产生奇迹的空间,长久下去,变化的只是容颜,不变的却总是无趣。在生命的前30来年我就是这样度过的,太可怕了,还是读书能点亮自我、点亮生活。

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遇见中,给自己找到最准确的定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