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不能越學習越複雜

“學習之母不應變成後孃”,這說法真幽默,“學習之母”指的是複習,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條建議。

想想也是,複習是記憶之母,“等量代換”之後就變成複習是學習之母。

孔子他老人家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告訴我們,人的遺忘是呈倒u字形遞減的。

這些都告訴我們複習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是不是隻要,複習了學習效果就一定如願呢?

別讓學習之母變成後孃!這句話背後體現的是對教育的熱忱和大愛,若能掌握一些高效複習的小訣竅,學習可能會變得更輕鬆一些。

如今已經進入三月份,九年級的孩子馬上要進入“百日誓師大會”了,已經是第一輪複習的最關鍵時期,怎樣才能讓複習高效,才符合教學規律呢?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裏,簡明扼要的告訴我們,複習可根據內容分爲兩大類,理論性學科和人文類學科。

理性學科如何複習

理論性學科如數理化,這些科目知識裏規則、定律、公式、結論比較多,複習時應該以完成實踐性作業爲主,完成實踐性作業時可以讓概括性結論通過相互聯繫和相互依賴而獲得重新理解。這其實就是藉助複習打通學科知識的“任督二脈”。

這種概念、規律之間的聯繫和依賴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該門學科的知識架構,讓孩子們的知識轉化上產生質的飛躍,讓一個結論的明確推動另外一個結論更加明確。

就像閨女,這個週末物理學科的最大困惑是電功率學得雲裏霧裏、摸不着頭腦,向老師求救時,老師一語點破她是初學電這一章節時動態電路掌握不紮實,前面的似是而非和知識漏洞導致後邊更多新知識不能融會貫通,以至於近期做題時越來越喫力。所以複習時應該到源頭去“植樹造林”,修補漏洞,慢慢的梳理出知識內部的聯繫和橋樑,就能走出目前的學科困境。

人文類學科如何複習

人文類學科如政史地生語文英語這些學科,聽說大複習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從第一頁複習到最後一頁,時間絕對不允許,應該抓主放次,把主要的東西、主導思想梳理出來,學會看目錄,能動手做出複習腦圖,這樣更容易把主要精力聚焦於主要內容上。

就像閱讀信息量很大的材料時,就應當跳出材料看材料,挑出關鍵句抓住關鍵詞,使主要東西更加明確,次要東西不必太突出——這叫抓大放小。

填充留白

這一章節還給出了一種複習方法,在每門課的筆記本專門上專一留出一些空白,複習時用紅筆醒目的在留白處記下知識暫時掌握不紮實的地方,通過兩三次的夯基和複習,留白填滿了,應當永遠記住的內容,也因爲複習時有所傾斜而爛熟於心,這其實和樊登老師講的“翻轉式學習法”不謀而合。

複習的過程就是刻意留白——及時補洞——反饋覆盤——收穫滿滿的一次次交替上演。

跟着大咖的經典書籍亦步亦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學習,掌握複習的訣竅,改變自己的認知格局,就能帶着孩子們高效複習,高效學習。

不能讓複習“越學習越複雜”,用減法、用沙漏法來複習,纔是學習的王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