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中国2023-03-01

第25讲,既然有了儒家,为什么还要有佛教

生死这一终极问题,是儒家最致命的短板。“未知生,焉知死”,对现世的关注忽略了来世的价值。鬼神问题:“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语焉不详,无法解答祥林嫂的终极之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祭祖将现在与过去、未来相联系,其于宗法血缘。

道家:齐物论,万物等价,生死同一。浪漫、诗意但不成体系。

东晋末年的乱世引发对生命的思索——佛教盛行

佛教进入中国:第一阶段,东汉,传为老子化胡为佛教。第二阶段,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引入佛教教义。皇帝信徒(梁武帝舍身)。第三阶段,玄奘取经后,中国佛教成熟,宗派众多,玄理高深。四大派:天台、华严(注重佛理,适合士大夫)、禅宗、净土宗(注重修行,适合普通人)。

三尊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

四组基本概念:1、业与果报。业是行为,也是动机,就会产生后果。业是因,“报”是果;2、轮回与觉悟。生生死死,轮回无穷,是苦痛的根源。觉悟是对生死、欲望、执念的超越和摆脱;3、同一与涅槃。个人的心与宇宙的心同一,即为涅槃(超越生死,圆满寂静)。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4、有与无。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般人认为是“有”,佛学认为是“无”。在更高的层次上,是“非有非无”,再上一层,不是“非有非无”,也不是非“非有非无”。宇宙无穷大,语言有限,有限的语言无法表达无限的宇宙。

第25讲,既然有了儒家,为什么还要有佛教


生死这一终极问题,是儒家最致命的短板。“未知生,焉知死”,对现世的关注忽略了来世的价值。鬼神问题:“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语焉不详,无法解答祥林嫂的终极之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祭祖将现在与过去、未来相联系,其于宗法血缘。


道家:齐物论,万物等价,生死同一。浪漫、诗意但不成体系。


东晋末年的乱世引发对生命的思索——佛教盛行


佛教进入中国:第一阶段,东汉,传为老子化胡为佛教。第二阶段,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引入佛教教义。皇帝信徒(梁武帝舍身)。第三阶段,玄奘取经后,中国佛教成熟,宗派众多,玄理高深。四大派:天台、华严(注重佛理,适合士大夫)、禅宗、净土宗(注重修行,适合普通人)。


三尊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


四组基本概念:1、业与果报。业是行为,也是动机,就会产生后果。业是因,“报”是果;2、轮回与觉悟。生生死死,轮回无穷,是苦痛的根源。觉悟是对生死、欲望、执念的超越和摆脱;3、同一与涅槃。个人的心与宇宙的心同一,即为涅槃(超越生死,圆满寂静)。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4、有与无。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般人认为是“有”,佛学认为是“无”。在更高的层次上,是“非有非无”,再上一层,不是“非有非无”,也不是非“非有非无”。宇宙无穷大,语言有限,有限的语言无法表达无限的宇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