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遊天下(667)兩彈城


      我國大名鼎鼎的“核工業第九研究院”始創於1958年,這跟美國的核威脅直接相關。抗美援朝期間,面對我志願軍氣勢如虹的攻勢,杜魯門總統叫囂要使用原子彈,儘管他的狂言並沒有付諸實施,但給我國的領導人提了醒。毛澤東主席深刻認識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於是,他老人家大手一揮,中國踏上了自主研發核武之路。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新中國在青海省海晏縣金銀灘興建了“原子城”,九院也隨即從首都搬遷至大西北。1964年,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年後又順利研製出氫彈,中國終於手握王牌“大殺器”,令所有覬覦我們的列強後背發涼。爲了確保國防工業的安全,從1965年開始核工業部門逐步向“三線”的大山深處轉移,九院本部也於1979年搬至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並先後在此組織了29次核試驗,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核武器建設能力。隨着國際環境的變化,九院最終在1992年落戶綿陽市。

    而騰空的梓潼縣老院部被開發爲了旅遊景區,定名爲“兩彈城”。這裏基本保留下來九院的原貌,包括大禮堂、辦公樓、檔案館、模型廳、情報中心、鄧稼先舊居、將軍樓、防空洞等167棟60年代的建築物,以及大量珍貴的實物和圖片資料,還新增了兩彈歷程館、國魂碑林等遊覽景點。2020年5月,“兩彈城”被評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在“兩彈城”的大門口,兩側立柱上刻有四句話:“紅雲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此爲1984年,第二代核武器試驗成功後,時任院長的鄧稼先欣然寫下的小詩。然而,由於長期與核輻射打交道,鄧稼先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損害,尤其是在一次故障排查時,他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近距離接觸輻射源,多個器官落下病根。1985年,“兩彈一星功臣”鄧稼先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回京治病,第二年便溘然長逝。

    像鄧稼先這樣一心撲在祖國核武器研究生產事業上的科研人員不計其數,于敏、王淦昌、朱光亞、陳能寬、周光召、程開甲等傑出科學家及張愛萍、李覺等將軍都在梓潼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參觀專家的舊居時,人們對國之棟樑的艱苦生活條件唏噓不已,他們如人間蒸發般離開妻兒老小,在大山中做隱姓埋名人,卻幹着驚天動地的大事。共和國能夠高歌猛進邁向繁榮昌盛之路,離不開這些功臣們的無私奉獻。

    每位走進“兩彈城”的遊客,都會如接受洗禮般震撼不已。紅牆灰瓦的建築一下子變得親切可人起來,因爲那裏面留有衆多廢寢忘食捨生忘死者勞碌的身影,他們一心撲在我國強盛的征途上,不計得失,不懼病苦,心甘情願地做祖國鋼鐵長城下的一塊奠基石。兩彈功臣們打造了我國長治久安的定海神針,他們是華夏兒女最該崇拜的偶像,功高如斯,凱當永歌。

      2023.3.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