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六十年的革命與改良》:誰能擔起天下的興亡

近日,觀止讀書會以“誰能擔起天下的興亡”爲主題,在各大社羣進行了《晚清六十年的革命與改良》這本書的線上讀書會分享活動,共有1500餘位會員參與,反響熱烈。

1856年初,楊秀清命令燕王秦日綱從安徽帶領1萬精兵去支援鎮江。因爲鎮江被清軍圍困多時,糧食已經基本喫完,再不去營救就會崩潰。3月18日,秦日綱初戰告捷,其部下先鋒陳玉成帶兵衝破清軍防線,向鎮江城中輸送了不少物資。但這一仗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局面。此舉引起清軍注意,從四處調集軍隊準備攻擊秦日綱部。

楊秀清密切觀察戰局,發現清軍注意力都放在長江南岸的鎮江,而江北大營防禦鬆懈。又打聽到4月2日是江北大營幫辦營務、欽差大臣雷以諴的生日。於是集結大批船隻,在當日傍晚祕密將秦日綱部運過長江,1856年4月3日凌晨,突襲江北大營。此時的江北大營內,上至統帥、下至都司,都在雷以諴營中祝壽暢飲,兵營沒有將領管轄,也沒有做應急佈置。太平軍突襲得手,將江北大營陣地徹底摧毀,並乘勝收復了揚州城。

奪取揚州後,太平軍沒有長期佔領,只是將城中物資糧食運走,然後再次渡江,於1856 年6 月14 日到達南京城郊的燕子磯一帶休整待命。

清軍此時還沒有從江北大營的潰敗中回過神來,將江南大營的兵馬抽調一部分到江北支援。而楊秀清早已密令石達開從江西帶領3萬主力東返,於5月11日到達安徽蕪湖,然後兵分三路,北路沿長江靠近南京,中路突襲江南大營的南方要塞秣陵關,南路攻擊溧水。清軍又緊急從江南大營派兵去支援秣陵關、溧水。

這樣,經過反覆調動,清軍圍困南京的主陣地—— 江南大營兵力就被大大分散,一部分去圍攻鎮江,一部分支援江北大營,還有一部分去支援秣陵關、溧水。楊秀清遂急令在燕子磯紮營的秦日綱全力突襲江南大營本部。秦日綱手下人馬從安徽過來後,一直在打仗,且被反覆調度奔走,四個多月沒有休息,極度疲憊。秦日綱請求楊秀清能多給幾天時間休整。楊秀清嚴詞拒絕,下令“違令者立斬”。

6月17日,秦日綱帶着陳玉成、李秀成等部快速撲向江南大營,石達開的北路軍也及時趕到,雙方合力,大破江南大營。清軍死傷慘重,全軍潰逃。江南大營是從廣西一路追趕太平軍到南京的清軍主力所在。從紫荊山帶兵一路追來的悍將向榮,眼見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大營灰飛煙滅,在逃竄途中羞憤而死(有自殺和舊病復發身亡兩種說法)。

踏平江南大營後,楊秀清令秦日綱部繼續追擊清軍殘部,讓石達開帶兵返回武昌前線與湘軍胡林翼部對決,又派韋昌輝接替石達開負責江西戰局。由於這次調兵速度極快,在短期內突然集中兵力東征,石達開從離開江西到踏平江南大營然後返回只用了不過兩個月,湘軍還沒反應過來,西線的戰略局面並沒有很大的變化。南昌仍然被太平軍圍困,曾國藩在南昌城中日夜憂嘆、計無所出,武昌和九江也繼續控制在太平軍手中,可以說是局面大好。太平天國基本確立了對清軍的整體戰略優勢。

這次東征,楊秀清的軍事指揮天才發揮得淋漓盡致。更重要的是,此時太平軍在楊秀清領導下,令出如山、莫敢不從,才能做到如此迅速地從安徽和江西將翼王石達開和燕王秦日綱的兩大主力調往東線作戰,而且密切配合,戰略執行無絲毫差錯。這種完美的機動能力和戰略執行能力,清軍無論如何也不能望其項背。即使是曾國藩精心訓練的湘軍主力,也距離這種狀態很遠。清軍內部滿漢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互相猜忌,矛盾重重。咸豐皇帝在北京遙控指揮,地方各自爲政、鉤心鬥角,軍官腐敗、紀律廢弛。在這樣的狀態下,太平軍即使偶爾遭遇一些敗仗,也一定能夠牢牢把握戰略上的優勢。遺憾的是,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很久。……

《晚清六十年的革命與改良》以歷史唯物主義爲導向,對太平天國、同光中興、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運動等歷史事件分別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思考,從武器效仿到制度改良,從人才任用到思想革命的歷史路徑,層層遞進地揭示出晚清革命與改良的歷史得失。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晚清的內容和故事,可以看看這本《晚清六十年的革命與改良》,相信你會有很多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