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抑鬱型人格01

1、抑鬱與哀傷區別

在哀傷情境中,人們會體驗到外部刺激作用的逐漸減弱;但在抑鬱狀態下,人們會認爲自我正在消融或毀滅。

抑鬱與哀傷相互對立。哀傷使人在喪親或重創之後情緒跌落谷底,但不至於陷入沉淪。

而抑鬱性的認知、情感、意象與感覺會以隱蔽、有序、緩慢而持久的形式浸潤於我們當中具有抑鬱型人格的個體身上。

2、兩種抑鬱型人格,一種是內攝型——我不夠好,我有確信啊,我自作自受,我就是罪惡。

一種是依賴型,我很空虛,我很飢餓,我很孤獨,關心我吧。

抑鬱劃分爲:自我界定和人際中的自我。

自我界定的一般就是內攝型,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人際中的自我一般是依賴型,我很空虛。

健康的標準是既可以自我肯定,也可以在關係中去檢驗,靈活切換。

3、從驅力情感角度

自我界定的類型需要在情感上給予哺育,多從關係裏面積極反饋。而關係依賴型的則要學會自己自足。兩個極端情況的,都往中間靠一靠。

內攝型容易自我攻擊,轉向內部的憤怒。

憂傷是情感依賴型抑鬱的主導感受。

4、有一類來訪者會對創傷上癮,珍妮老師反饋說,每個人調整認知的能力不同,確實也是需要允許的,允許如其所是。

5、抑鬱者是潛意識地對早年所愛客體的令人厭惡的特質進行內化——內攝。這些客體的優良品質可能在抑鬱者的意識層面已被仿效,而其負面特徵則被他們潛意識地感知爲自身的缺陷

這好像是人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模式,就是隻想要好的品質,不想要壞的品質,但不想要的部分就被壓抑到潛意識裏感知爲自身的缺陷。

好像文明就起源於壓抑,起源於意識的覺醒。

6、自體概念

自體被認爲是潛在的,它的實現需要自體客體體驗。

自體被認爲是嵌入在自體客體基質中。它幾乎總是——儘管程度不同——需要自體客體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拋開自體在其中產生、發展和獲得支持的自體——自體客體基質,自體不能被有意義地思考。所以自體和自體客體這兩個概念緊密交織,一方需要另一方纔具有真實的意義。

自體需要在自體客體體驗的情境中加以考慮。科胡特的自體客體概念描繪的自體是流動的、不受限的和情境性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