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抑郁型人格01

1、抑郁与哀伤区别

在哀伤情境中,人们会体验到外部刺激作用的逐渐减弱;但在抑郁状态下,人们会认为自我正在消融或毁灭。

抑郁与哀伤相互对立。哀伤使人在丧亲或重创之后情绪跌落谷底,但不至于陷入沉沦。

而抑郁性的认知、情感、意象与感觉会以隐蔽、有序、缓慢而持久的形式浸润于我们当中具有抑郁型人格的个体身上。

2、两种抑郁型人格,一种是内摄型——我不够好,我有确信啊,我自作自受,我就是罪恶。

一种是依赖型,我很空虚,我很饥饿,我很孤独,关心我吧。

抑郁划分为:自我界定和人际中的自我。

自我界定的一般就是内摄型,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人际中的自我一般是依赖型,我很空虚。

健康的标准是既可以自我肯定,也可以在关系中去检验,灵活切换。

3、从驱力情感角度

自我界定的类型需要在情感上给予哺育,多从关系里面积极反馈。而关系依赖型的则要学会自己自足。两个极端情况的,都往中间靠一靠。

内摄型容易自我攻击,转向内部的愤怒。

忧伤是情感依赖型抑郁的主导感受。

4、有一类来访者会对创伤上瘾,珍妮老师反馈说,每个人调整认知的能力不同,确实也是需要允许的,允许如其所是。

5、抑郁者是潜意识地对早年所爱客体的令人厌恶的特质进行内化——内摄。这些客体的优良品质可能在抑郁者的意识层面已被仿效,而其负面特征则被他们潜意识地感知为自身的缺陷

这好像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模式,就是只想要好的品质,不想要坏的品质,但不想要的部分就被压抑到潜意识里感知为自身的缺陷。

好像文明就起源于压抑,起源于意识的觉醒。

6、自体概念

自体被认为是潜在的,它的实现需要自体客体体验。

自体被认为是嵌入在自体客体基质中。它几乎总是——尽管程度不同——需要自体客体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抛开自体在其中产生、发展和获得支持的自体——自体客体基质,自体不能被有意义地思考。所以自体和自体客体这两个概念紧密交织,一方需要另一方才具有真实的意义。

自体需要在自体客体体验的情境中加以考虑。科胡特的自体客体概念描绘的自体是流动的、不受限的和情境性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