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摩托車修理技術》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本超級棒的書,《禪與摩托車修理技術》!

關於最近的AI科技衝擊、打工人在當代社會里的疲倦感如何找到內心的安寧,在這本書裏面也有着深刻的討論。

Who:這本書的作者和主角是誰?

這本書出版於1974年,作者是羅伯特·M·波西格,他於1928年9月6日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在大學期間,他學習了物理學和東方哲學,尤其是印度哲學和禪宗思想,這對他的思想和寫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波西格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經歷了一次摩托車旅行,期間思考了很多關於質量和哲學的問題。這段經歷成爲了《禪與摩托車修理技術》的創作基礎。這本書於1974年出版後,成爲暢銷書,並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提名,成爲20世紀70年代最重要的哲學書籍之一。此後,波西格又寫作了《Lila:對倫理學的探究》等多部哲學作品,成爲了當代哲學界的知名人物。

波西格於2017年4月24日因健康問題在家中去世,享年88歲。他的哲學思想和寫作作品,至今仍然對人們的思考和生活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名叫菲德爾的大學教師。

What: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

菲爾德和一位朋友及朋友的兒子一起騎着摩托車出遊,途中摩托車出了問題,無法修復。於是,菲德爾決定親自去修理摩托車,他花費了很長時間,不斷嘗試和探索,最終成功地修好了摩托車。在修理過程中,菲德爾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也發現了修理摩托車的哲學和內涵。


How:這本書是如何通過故事闡述哲學思想的,是如何開展關於這些哲學思想的討論的?

隨着菲德爾修理摩托車的經歷,書中也不斷探討了很多哲學問題,比如質量、主體和客體、人與自然、科技與文化等等。菲德爾通過對修理摩托車的深入思考,逐漸體悟到禪的哲學思想,並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心修養。整本書融合了故事情節和哲學探討,通過菲德爾修理摩托車的過程,引導讀者思考人與自然、科技與文化、個體與社會等問題,從而達到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理解世界的目的。


質量波西格在書中提出了“質量”的概念,他認爲質量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東西,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在摩托車修理過程中,菲德爾通過不斷地追求質量,不僅修理了摩托車,也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了平靜和滿足。波西格認爲,質量的重要性超越了技術層面,它還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體和客體的關係波西格在書中反覆強調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他認爲我們在世界中的認知方式是主觀的,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投射。波西格強調,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看待世界的偏見,才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


禪的思想:禪是一種追求內心平靜的修行方式。禪修可以讓人靜心、平和和專注,可以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內心和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並通過觀察自己的內心來達到內心的成長和改善。菲德爾通過修理摩托車不斷體悟禪的精髓,認識到自己的內心和外在世界是相互關聯的。修行不僅是爲了自我提升,更是爲了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世界,爲社會和人類帶來積極的改變和發展。


人與自然:作者認爲人與自然本應該是和諧共生的關係,但是由於現代文化和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將自然視爲了一種工具或資源,這種視角讓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和衝突。作者認爲,如果我們能夠重新認識自然的價值和地位,以一種更爲平等的姿態與自然互動,就可以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科技文化對人的影響科技文化對人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環境破壞、人類關係疏離等。作者在書中提出我們應該學會像修理摩托車一樣去修復我們的文化和社會,通過深入探究文化背後的本質和價值,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加以修復。


How Good:這本書爲什麼常讀常新,有着深刻的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文學角度:作者採用了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個旅行故事來傳達哲學思想,同時又以修理摩托車的經歷爲線索,加入了一些懸念和情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和張力。此外,作者還通過人物形象、語言表達等手法,刻畫出了每個角色的性格和內心,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深意。

哲學角度:深入探討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哲學問題,通過摩托車修理的經歷,引導讀者思考質量、科技文化、主體和客體等多個哲學問題,讓人們對生活和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種思考和反思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這本書的價值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的多重閱讀層次。無論是初讀還是反覆閱讀,都能夠從中發現新的思考和感悟,而且每個人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不同,因此這本書也具有很高的個性化和多樣性。這也是爲什麼它能夠常讀常新、流傳至今的原因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