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讀《三國演義》之官渡之戰

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雙方的兵力對比如何,有很多的不同版本。

1994版的電視劇中,袁紹號稱70萬大軍,而曹操則爲7萬大軍。百度百科則介紹袁紹11萬人,曹2萬人。有些視頻則介紹曹操軍隊有5萬多人。至於雙方具體有多少兵力,也沒有統一的定論。

但不管具體兵力數量多少,都是兵力相差懸殊的一場戰役。而百度百科介紹說,這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我不太贊同這個說法。

數量少並不代表弱,數量多也並不代表強。雖然曹兵力從數量上比袁少很多,但曹的軍隊凝聚力更強,曹有着雄才大略,很善用兵。

相比於袁紹的軍紀散漫,謀士和將軍們又互相妒忌猜疑,曹軍跟袁軍的戰鬥力相比,未必是弱的。只能說是數量少而已。

所以,我覺得用“以少勝多”表述更準確。

雙方勝敗原因分析:

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爲曹操扭轉困局——荀彧、荀攸、許攸。雖然三人在官渡之戰中都沒有封賞的史書記載,但並不是所有的功勳都要立刻獲得封賞。

1、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荀攸又在文丑追擊曹操之時,獻策輜重餌敵之計,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文丑。又在糧食將盡之時,建議攻擊輕敵的韓猛,劫軍糧、燒輜重。

2、曹操曾經在交戰之時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而荀彧卻提醒了曹操:“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3、後來,適逢“攸家犯法,審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於是,許攸投奔曹操。許攸透漏出烏巢爲袁紹囤糧之地,應當速速燒掉袁紹軍糧。曹操依計而行,深夜直奔烏巢,放火燒糧,最終,使袁紹不戰自敗。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爲夷之功;荀彧則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能夠鼓勵和幫助曹操在關鍵時期堅持戰鬥,這是更高層次的人才。由此觀之,人才的妥善任用應該可說是“一計敵萬人”。至於曹操,他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爲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