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涉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爲上賓

在普遍能夠喫飽飯,對飢餓的擔憂幾乎消失的今天,人們對於被人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跟過去的飢餓年代相比似有了明顯的增長。所以在這個物質繁榮的時代,貿然草率地向別人提出建議,常常會落得個喫力不討好的結局。尤其是當建議者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要求別人如何如何,提議別人這樣做或者那樣做,十有八九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向別人提建議,結果喫力不討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建議中的許多,都涉及到明天或今後需要採取的對策與行動,但急功近利是人的本性,一般來說,人們更看重當前利益,更關心眼前的幸福快樂。這樣的心理傾向,在經濟學上稱爲人的時間偏好。凡事能夠從長計議的人,畢竟佔據人羣中的相對少數。只有那些意志堅強,敢於違逆人性的人,才能徹底戰勝自己身上的時間偏好。

也正因爲人有時間偏好,所以買方接受“現金付款”和“即時付款”的傾向,要遠大於接受“遠期銀票”的傾向。因爲人有時間偏好,所以人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一般會支付相應的利息。一個人手上如果持有遠期銀票去銀行貼現,則需要損失掉貼現率等等。

並且,在一個社會中,物質生活越是普遍地富裕,人們就越是在乎眼前的享受和快樂,因爲相對貧困時代而言,在物質生活富裕,今後相對有福利保障的時代,人們可以較少地爲明天的生活擔憂。他們也有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把原本對於明天的那份操心,花費在即時的享受上面。

也正因爲有時間偏好,所以人們對於當自己困難時,能夠施以緊急救援,或者在自己困難時,贈予現金的人的好感,要遠遠勝過那些向自己提出真知灼見,建議對今後的困難或艱難早做預防,採取應對措施的人。

我認爲以上也就是對於古人所謂的“曲突涉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爲上賓”的較好註解。

並且,對於提出像“曲突涉薪”這樣預防災難發生建議的人,如果被建議者照做,那麼災難(比如這裏指的是火災)大概率不會發生,這樣一來,也就讓人比較難以分辨出是因爲採取了“曲突涉薪”這些措施,才使得火災沒有發生呢?還是火災本來就不會發生。除非附近有一戶沒有“曲突涉薪”的人家,家裏不幸發生了火災。

可見要向他人提出能夠被接受的有效建議,並不是某些人臆想中的一件輕鬆隨意討好的美差,而是一樁考驗個人素質、學問、智慧與良心的挑戰。弄得不好,還有得罪蠢人和自命不凡的狠人的風險。

好在如今不再會遇到給皇上提建議的場景,設想你要是一位活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大臣,需要給皇上出謀策劃,那麼非但會冒着不討好的風險,還會因爲由於不識時務,你所提的建議觸犯了龍鬚,而被拉出宮廷進行“咔嚓”處置。

退一步講,在今天的社會,人心非古。如果遇到有自己提出“曲突涉薪”的建議後,非但石沉大海,而且還會被穿小鞋或者接近“咔嚓”掉的情況,那些聰明利己的刁民,他以後會一聲不吭,冷眼旁觀,樂見事態的發展,當災難真的來臨後,再投入焦頭爛額者的行列去邀功領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